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雷雨》的N種面孔:80年間的流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11:13:24


 
  音樂戲劇版

  2010年,易立明的《閱讀〈雷雨〉》在“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上演。這是一部重新解讀經典的音樂戲劇,提取了原劇中的重要台詞和段落進行重組拼貼,使觀眾體驗到閱讀時的意識流動。台詞與音樂共同構建起一種當代的審美和思想。戲劇家林蔭宇認為,此版《雷雨》是真正有突破的。

  邊演邊拍版

  2012年,80後戲劇導演王翀將《雷雨》“升級”成《雷雨2.0》在木馬劇場首演。《雷雨2.0》是以曹禺劇作《雷雨》為藍本的後現代劇場作品,對經典文本進行了大膽解構。劇中的人物、人物關係以及所有台詞都來自《雷雨》原劇,但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上世紀90年代,劇情也拆解得面目全非。現場有四台攝像機與二十來位“演員”同時工作,如同一個忙亂的電影拍攝現場,所有影像都實時投影在幕布上。舞台電影的部分展現的是一部女性主義的藝術影片。

  紀念活動版

  適逢《雷雨》80周年,今年林兆華和馬福力這兩位中國和瑞典的重量級導演也拿出了他們版本的《雷雨》。林兆華強調,他的《雷雨2014》“不是戲”,而是一個紀念活動。甚至在節目單上,他的身份也從“導演”成了“活動策展人”。《雷雨2014》全劇長一個多小時,圍繞主人公“周樸園”展開,情節保留了原作中的幾個重場戲。舞台是極簡的現代風格,並有室內樂團現場伴奏。

  肢體版

  與林兆華版同期“開擂”的是鼓樓西劇場版的《雷雨》。瑞典導演馬福力運用大量肢體動作重新建構了《雷雨》,並以四鳳的“純真之眼”切入劇作。該版本儘管有著獨特的立意,但也被一些劇評人批評改編太流於表面,沒有吃透原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