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半壁江山在海外的中行,在肖剛執掌期間曾將業務重心向國內轉移。肖鋼在2010年曾如此表示,“中行在調整國內和海外業務比重,今後外匯資產占總資產比重會下降,來自海外的收入和利潤占全集團比重也會下降,但這一比例始終會保持在20%以上。”
在2008年末啟動的四萬億大投資中,中行抓住機會,投入巨大信貸資源“重倉”國內業務。這一思路的調整也在中行的數據中有所體現:2004年,中行海外資產占比為52.89%;2005年,這一比例降為40.6%;2006年,中行海外資產占整體集團資產比重只為23.5%,海外機構營業利潤貢獻率為37.1%;2007年,這一比重再次下降,分別為22.6%和32.5%;而在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這一比重僅為24.8%和7.2%。2012年,中行海外機構資產總額和稅前利潤在集團中占比分別為23.52%和18.62%。
但這種業務戰線向國內收縮的思路也遭到了一些質疑。一位中行人士對記者說,中行因為此前長期在海外發展,所以對國內網點的開發不如其他銀行,而網點正是銀行吸收存款業務的基礎。
對中行而言,重新提升海外業務比重,已經成為其確定的目標。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陳四清再次提及海外業務對於中國銀行“一體兩翼”戰略之重,以做到“境內業務境外做,境外業務境內做”。
這一戰略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海外資產總額為7652.90億美元,占集團資產總額比重27.73%;實現稅前利潤44.12億美元,利潤貢獻率22.22%。
但是,在海外業務的發展上,中行也面臨著來自工行等競爭對手的壓力。與中行新設網點的內生式增長方式不同,工行的併購和申設機構並舉的國際化擴張速度更快。中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工行在4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31家機構。境外機構總資產2324.7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11.1%,稅前利潤15.1億美元,同比增長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