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青奧會的空氣是不能廣泛複制的奇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11:50:46


  南京青奧會已於上月28日閉幕,但對期間清新空氣的懷念,卻剛開始進行。據《現代快報》的消息,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日前公布了空氣保障數據,整個8月份,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5。下降比例達到44%和36%。據了解,運動會期間空氣質量“優良”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75%~80%。然而,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組組長表示,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過三次“危機”時刻,但都通過加強管控順利通過,青奧會保障的經驗將為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

  專家組宣布著青奧會間空氣保障的數據,語調不無欣喜,但到底是南京人少呼吸了1750噸的PM2.5,還是青奧會期間這座城市的空氣變得正常化,對於專家組的公開說辭,不妨來一次較真的甄別。同樣值得較真甄別的是,8月空氣質量的向好,這為南京的獨創,抑或是重大賽事中的規律?恰如媒體曾報道的,“2008年奧運期間北京空氣質量10年最佳,一級天50%以上”;“據統計,亞運期間,廣州市空氣質量優良比例達100%,18個主要監測點每天監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只要圍觀者去比較,總能輕易發現某種特殊的呈現。

  現實的特殊性在呈現,可一定並非所有人都意識到此,因為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組組長仍繼續地表示,“青奧保障的經驗也將為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我們當然承認,在南京青奧會期間再度出現的“空氣質量良好”,實際上就是重大社會活動安排日漸成熟的表現——無論如何,一場連空氣變化都無法提前把握的賽事設計,本身亦是原始狀態和令人沮喪的。但青奧會保障的經驗,真的能夠為日常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嗎?更直白點說,它果能複制為日常普遍的治理經驗嗎?對此我們也許樂觀了,樂觀會讓人忽視更多的複雜性和內在博弈。

  回看南京青奧會良好空氣的製造,這其實是一個不難被還原的過程。作為慣例,南京青奧會賽事選擇在日照豐富的8月份舉行,事實上就是在選擇全年最好的天氣狀態。但南京空氣向好關鍵的緣由,仍舊為公眾所熟悉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模式。譬如新聞中就提及,南京對電力、建材、化工、交通等特殊行業進行了先置性的治理;因為預測到青奧會開幕式當天污染物擴散條件不好,從14日起有關部門就採取了最嚴管控措施;對於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的三次特殊時刻,專家組都進行了及時的處置——在運動會好空氣的背後,更是政治任務和追責壓力。

  只要地方政府敢於投入且集中力量,對霧霾等大氣頑疾現實治理是完全可以達成的,這一點被南京青奧會所驗證。如果硬要說青奧會提供了一種借鑒,那麼借鑒在於,對大氣污染的防治,不可或缺的更是剛性責任的賦予和確定,明確政府、企業、個人等各方在空氣治污中的作用。然而反觀更大的現實,雖然國務院出台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國十條”,但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責任遠未被深度清晰,對地方政府切實的治理追責,同樣多數無法被兌現,責任和壓力難以生成,如是說來,青奧會的空氣其實是一場艱於模仿的呼吸,它可被想象,但至少暫時難以被廣泛複制。

  好空氣讓人充滿暢快呼吸的幻情,可唯有頂層意義上的剛性設計,以及立法的安排,才能為所有人都提供一個足以杜絕污染的口罩,或者說是尋找到一種無害呼吸的路徑,如此之下的空氣質量方可延續。青奧會的良好空氣質量值得肯定,但如此帶有政治性的重大體育賽事卻不常有。所以,關注“後青奧會時代”的南京空氣更有意義。新聞中的描述是:“這幾天南京空氣質量從優良轉為污染,市民懷念起青奧會時清新的空氣。”當對於清新空氣的懷念,仍然需要污染的事實來提醒,我們需要的顯然不止一個口罩,還有對於大氣污染防治方式的深刻進步。(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王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