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古蹟紅樓一度淪陷色情電影 馬英九出手搶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30 00:53:42


西門紅樓已經成為北市西區的文創據點。(中評社 楊清雄攝)
  中評社台北10月30日電(記者 楊清雄)提到西門町,就不能不提西門紅樓,這座日據時代興建的“市場”,一度成為上演京劇的劇院,後來又轉變成為戲院,隨著台北市經濟重心東移,也一度沒落,直到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相關“復興工程”,才讓它重新活絡而成文創勝地,其興衰恰好見證北市西區的起落。

  西門紅樓在日據時代俗稱八角堂,座落在西門町成都路上,是一座由日本人在1908年興建、兩層高的三級古蹟紅磚洋樓,後方則為十字形外觀的磚造樓房,原稱西門市場,是北市第一處官方市場。 

  光復之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以表演京劇為主。而後又改為紅樓書場,改說書相聲,結果大受歡迎,而後增設越劇表演;1963年之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於是被人稱為“紅樓戲院”,堪稱西門町早期電影街起始點。

  但好景不常,1970年代初期,武昌街一帶的電影院數量驟增,令空間座位與聲光設備無法比擬的紅樓戲院逐漸沒落,竟淪落是播映二輪影片甚至情色電影,最後於1997年正式歇業;同年,“內政部”也將它列為第三級古蹟,並定名為“西門紅樓”。

  後來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責成文化局以“公辦民營”方式,將西門紅樓委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經營,成為知名的小型藝文表演場所,之後又改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引進茶餐廳於八角樓提供茶品與茶點,後方十字樓則改為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將西門紅樓轉變成為台北文創據點。

  綜觀西門紅樓從日據時代興建後,看盡繁華至60年代,一度沒落至20世紀末,直到2000之後才又再度興起成為藝文、文創據點,而這段時期其實也是西門町重新繁華成為年輕族群次文化重鎮,西門紅樓的興衰正可謂見證西門町一個世紀的起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