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聲和彭德仁就此問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緬北問題只能通過政治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克欽和佤邦的領導層也通過《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希望中國能在緬北和平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不過,政治談判的前提在緬甸民主正義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12月26日的“關於目前形勢聲明”中表述得很清楚:“以武力光復果敢亦是我們一種無奈的選擇!”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果敢王”的“中國情結”很濃厚,一口帶雲南口音的普通話外,家裡的對聯,書寫的文字,他配合解放軍圍剿中緬邊境的國民黨殘軍歷史,都令人印象深刻。更讓《環球時報》記者感慨的是他對祖籍四川的惦記。彭家聲懇請《環球時報》幫助他尋找四川會理縣的“根”:“之前托好幾撥人找過,但一直沒有找到。”據彭家聲自述,他祖上是四川省會理縣薩林大街人。四代前的祖輩一人來到果敢,做的是“翹頭扁擔”,挑錢銀賣冥幣,“後來才發了家,世居果敢”。
相互信任是民族和解與和平的基礎
2015年將是緬甸社會政治的“關鍵節點”,因為60多年來緬甸真正的全國大選在年底展開,各省邦的民主選舉已經於12月27日自仰光拉開序幕,而緬甸中央政府與“民地武”的停火協議也計劃在2015年2月12日聯邦節這天簽署。
彭家聲坦言:“沒有信任是不會有任何和平談判的。我現在的擔心有兩點:一是政府沒有誠意,也就是一邊放風和談一邊像今年11月那樣主動炮擊克欽軍校,派軍隊搶占緬北‘民地武’控制區;二是擔心緬甸民主選舉仍存在相當大的變數,比如說擔心失去利益的緬甸軍人集團雖然有人脫了軍裝參選,可一旦連這樣的競選都失利,他們會不會以種種借口宣布大選結果無效?這些不確定性讓和平談判變得飄搖不定。”
克倫民族聯盟的衛生官員馬爾塔也表示:“我們都是真心要和平,可雙方都是有人支持和平,有人反對停火。每一方面都有人將和談視為下棋的博弈。”
2011年,緬甸總統吳登盛上台後,先後與多支“民地武”簽署停火協議,可全國範圍內的停火仍目標遙遠,有分析稱,這主要跟占緬甸人口多數的緬族政治家在跟少數民族進行權力共享、武裝力量改編和軍方讓權方面不願退步有關。許多緬甸批評人士表示,主要的關節在於軍方不願意讓權。此外,“民地武”占據的邊境地區有巨大的非法利益,比如說非法伐木、開採珠寶。這些利益讓眾多勢力不願意和平收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