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體的實務操作中,實物資產作為抵押物,其換來的信用是評估價格給與一定折扣。但在現在的直接融資過程中,抵押物往往具備更多的金融屬性,那麼其定價一般會給予溢價而非折價,且資金消耗要分一大塊在運作過程中而非實體經營中。比如,某上市公司收購某公司股權,其股權估價不會以其淨資產折價的方式進行,而是會通過一定的市盈率進行溢價收購。即便是收購價格的市盈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或行業平均水平,信貸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定價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差異有其客觀的理論,只是對市場的影響更關乎重大。
信貸作為一個不可交易的資產類別,其運作過程不太容易快速產生泡沫,除非是經濟從復甦到過熱後,抵押物價值不斷上升,導致信用增長繼續擴大生產投資,反過來再提升抵押物價值,這個過程要消耗相當長的時間,也很少有直接或間接泡沫催化的環節。
但在股市不一樣,無論是基於資本運作模式還是對融資目的的看好,都會直接對股價產生影響,而且在這個流動性遠勝於信貸資產的市場上,在這個投資者情緒化十分嚴重的交易市場上,從增發定價到收購標的估值到二級市場聯動,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泡沫起到催化作用。催化泡沫的環節其實就是消耗資金的環節,從根本上說金融資源通過傳統信貸投放的方式支持實體經濟,其損耗要遠遠小於現在通過股市直接融資的方式。理論上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各有優劣,只不過實事求是而言,中國股市的各種炒作習性和特征會讓間接融資讓渡於直接融資的理想目標出現偏差,而對股市泡沫的催生作用要更大更明顯。尤其是,當這樣一種模式的目標純粹是為了做高股價而非進行公司業務經營的整合和效率提升,或者是實際的戰略轉型。
因此,如果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和金融模式下通過股市直接融資向實體經濟輸送金融資源,其風險雖然會由市場自主承擔更多,但顯然會催生比以往更大的金融資產泡沫和醞釀更大的泡沫破滅風險,而對實體經濟的經濟影響會相對要減弱。
珍惜這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大泡沫吧,順便時刻準備好在泡沫破滅前及時抽身。
(來源:華爾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