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倆“南大”互撕名牌折射大學命名亂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7 10:43:54


  近日南昌大學正式發布的《南昌大學章程》中稱,“學校名稱為南昌大學,簡稱‘南大’”。對此,不少南京大學學生表示不解:“‘南大’就是南京大學的簡稱,怎麼會是南昌大學?”而南京大學校方也表示“嚴重關切”。

  在大學章程裡,南昌大學將自己的校名簡稱為“南大”,確實明顯不妥。一方面,在相關的官方認定中,“南大”實際上早已是專屬於南京大學的簡稱。比如,2014年12月,經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學章程》在第一章總則中明確簡稱“南大”;而且,早在2001年南京大學就申請注册了“南大”商標。而依據《商標法》,“未經商標注册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册商標相同的商標的,屬侵犯注册商標專用權”。這意味著,在南京大學已申請商標注册情況下,南昌大學再使用“南大”簡稱,可能構成商標侵權。另一方面,從社會約定俗成的角度,“南大”簡稱被用來指代南京大學,而非南昌大學,顯然也已是一個得到更普遍社會認同的基本事實,這正像有網友指出的,“‘南大’就是南京大學,正如‘北大’就是北京大學一樣”。

  不過,在強調南昌大學簡稱“南大”不妥的同時,恐怕也要看到,這一圍繞大學校名簡稱引發的爭議,在時下中國并非一起孤立事件,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這誠如媒體報道的,山東大學和山西大學,簡稱都是“山大”;東南大學和東北大學,簡稱都是“東大”;西北大學和西南大學,都在爭“西大”……

  類似的大學簡稱爭議之所以頻發,事實上是我國大學校名亂象的一種折射。一方面,我國大學校名的命名方式,往往顯得相當簡單粗糙、缺乏應有的個性特色。如目前我國大多數大學的名稱,都是奉行簡單的“地域(如省名、市名、方位名)+大學”或“地域+專業名+大學”的命名模式。另一方面,我國許多大學校名的穩定性往往很差,更名改名現象非常普遍而頻繁。如2007年媒體曾報道,“在全國1000多所公辦高校中,近十年來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而最新統計顯示,“近6年來,我國共有472所大學更名,占高校總數的23%。”這也就是說,近一二十年來,我國大多數公辦高校都曾改名,未改名的只是少數。而更麻煩的是,與命名一樣,大學改名的規律同樣顯得十分簡單淺陋,如往往是,將“學院”更名為“大學”;將“小地名”更名為“大地名”如“省域名、區域名”,將專業特色名稱更名為“科技”、“理工”之類“時髦”字眼。

  在這種背景下,大學校名之間出現高度近似,甚至簡稱雷同現象,顯然不足為奇。比如許多大學,雖然原本“八竿子打不著”,但彼此的校名往往只有一字之差,即便使用全稱也極易混淆,更別提簡稱了。如北方工業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即使簡稱“北工大”,也無法有效區別……

  “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若高校不對目前粗放的命名規則加以改變和提升,類似“南大”這類的校名爭執,恐難以有效避免。(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張貴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