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 Formosa雕塑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
中評社高雄1月7日電(作者 崔家齊)2015 Formosa雕塑雙年展12月30日起至2016年2月29日在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展出,以反思性主題“何以為度?”為主軸,邀請23位台灣當代新銳雕塑藝術家展出21件難以度量、超越日常感知的雕塑作品。
Formosa雕塑雙年展由高雄市文化局與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開啟政府單位與企業聯合辦展的合作模式,持續關注台灣雕塑藝術的發展,2013年提出“我們的前面是什麼?”,揭示了台灣當代雕塑向前看的願景,為台灣雕塑藝術展演樹立嶄新的里程碑,此次則提出“何以為度?”,再度探討變動急遽、尺度模糊的時代裡雕塑度量上的感知問題。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專任教授劉柏村,代表東和鋼鐵向參展藝術家們致意,並表示東和鋼鐵公司一向積極多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彰顯與台灣這塊土地共同成的關懷與責任,為了更進一步投入公益性質的文化藝術領域,在2012年東和鋼鐵成立五十週年之際,設立“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以提升台灣文化藝術素養為宗旨,不僅為歷年來的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提供上百噸鋼材給藝術家創作,在與駁二一同推動雕塑藝術上更是不遺餘力,帶給台灣當代藝術新的展望,同時也與國際接軌對話。
策展人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教授兼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劉俊蘭表示,“何以為度?”以度量問題作為敘事框架,探討雕塑的本質問題,輕重、虛實、大小,貫穿對於多樣尺度乃至錯亂尺度之現象世界的探測,從沉重與失重、虛幻與具體、巨大與微小的誇張反差或曖昧矛盾來鋪陳展出、開啟討論,在種種尺度課題的辯證中,不僅展現物質的挑戰、規範的突破、驚奇或衝擊的力量,也企圖喚醒感知、激活想像,思索超出視覺觀測或理性邏輯之外的複雜現象與景況。
這次Formosa雕塑雙年展中,高約四米的螢黃色“第三紀念碑”,是許家禎翻模自嘉義公園內的日治時期紀念碑基座,鮮亮的色彩與等比的基座,用以度量紀念碑的歷史價值;王紫芸的“一些時間之後”,以無所不在的灰與塵,度量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這些物質餘燼共列並陳,猶如詩句;李明學“迴盪的慾望”,用不鏽鋼以假亂真地擬仿了包裝用的保麗龍,沉重的垂盪在鐵鍊末端,藝術家以材質的轉換擾亂視覺的判斷。
何宇昇的“阿哈!”透過穿戴式互動裝置,觀眾晃動手臂、移動身軀,便得以操縱鏡中超過真人尺度的大型人偶,然後在燈光乍滅之際,人偶瞬間轉換成觀眾自身影像;劉柏村的“變形金剛”共有172件大大小小的金剛排列組合而成,厚鋼板切割似紙片裁切的金剛型態,提示著人類的力量,也揭露其卑微與渺小;呂沐芢與焦聖偉合作的“亞空間二號”以機智、即興的隨創手法,打破世界的尺度,重寫規則,構成一塊另類的亞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