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克說,親歷那次事件的消防隊員、醫護人員和警察仍深處“創傷後的震驚”中,不少人遭遇失眠、情緒失控等問題,“有人缺乏耐心,情緒起伏,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就變得非常情緒化”,一些人動輒“以為聽到槍聲而驚慌”。
【“過度警惕”】
在接連發生的槍擊案中,現場慘狀、受害者被擔架抬離、親友因悲傷而情緒崩潰、槍手照片、警方嚴陣以待等相關畫面,經由電視新聞24小時滾動播報等途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眼前。尤其是2012年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中年幼受害者的畫面,更讓觀者受到強烈心理衝擊,出現焦慮、沮喪、疲憊等情緒,而這些都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
施賴伯說:“有科學證據表明,長時間目睹這類事件使成人和兒童都感到焦慮。”
按照心理專家的說法,這種焦慮情緒使人“過度警惕”,出現類似妄想症的精神狀態。
洛杉磯心理學家埃裡克·貝格曼說,槍支暴力持續發生、媒體反覆報道,使人們“不斷回想那些無力控制的事”,長期處於恐慌狀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過度警惕”可能導致人們對“想象中的敵人”發起攻擊。例如,一對牽涉宗教極端主義的夫婦2015年12月2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製造導致14人死亡的槍擊案後,當地針對穆斯林的襲擊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