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郭豔玲的工作可以被描述為助產士,保姆、營養師甚至是瑜伽教練。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月嫂,只是這一職業要求她同時從事上面所有工作。
新華社報道,現年49歲的下崗女工郭豔玲12年前離開家鄉遼寧來到北京,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她成為了一名月嫂,當時只是被視為保姆的一種。
如今,月嫂卻是名副其實的高薪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十幾年間,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對月嫂的需求不斷增強。
初為父母的小夫妻們開始更加重視母嬰健康、產後恢復、飲食營養等問題,郭豔玲和同行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一般來說,雇一個月嫂一個月至少要一萬元,好的能開到兩萬。”郭豔玲說。
對“猴寶寶”的期待將更加刺激對月嫂的需求。“現在國家放開二孩了,加上猴年的雙重利好,還有國家刺激第三產業增長的政策,與母嬰服務相關的行業都會有比較大的機會。”北京婦嬰樂月嫂公司的經理饒鑫說,今年預定月嫂已經排到半年後了。
北京市衛計委預測,2016年北京將迎來至少30萬新生兒。業內人士認為,屆時月嫂供給和需求間將有至少五千名差額。
高收入是因為高要求,月嫂的職業素養也在不斷提升。
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懷孕和分娩會對產婦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負擔,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更是需要小心看護。
傳統來說,這樣耐心和細緻的工作一般是由鄰里中生過孩子的中年婦女擔任,她們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幫助產婦進行調理恢復,同時幫助照看新生嬰兒,這便是月嫂的由來。
郭豔玲說,她曾在婦產醫院下轄的月嫂公司幹過,還去韓國接受過培訓,也不見得能滿足客戶的全部要求。現在的職業月嫂還要幫助產婦們產後修復,包括瑜伽和營養膳食,可說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產婦產後頭十天是最辛苦的時候,心理疏導,身體按摩,有時候還要解決家庭矛盾,因為新手媽媽和婆婆之間由於理念不同很容易產生衝突。”郭豔玲說。
郭豔玲同時也從事月嫂的培訓工作,她說現在甚至有白領和大學畢業生加入這個行業。
“原來月嫂都是下崗女工,現在越來越年輕化、知識化了,文化層次也提高了,我們都要經過正式的培訓,還有政府頒發的證書。”她說。
然而,月嫂市場的負面新聞同樣不絕於耳。饒鑫認為,這個行業的主要風險來自於“毒保姆”這類新聞帶來的衝擊,原因則是缺乏明確的標準和準入機制。“砸錢進來的人挺多,風險正在變大。”
記者對網上搜索出的月嫂公司進行了隨機電話採訪,絕大部分公司都表示可以提供上崗培訓,但是培訓期普遍為一至兩周,證書則“一定可以拿到”。
饒鑫坦言,仍然看好月嫂產業,他的公司已經做到月均流水幾十萬的規模,並且正在招募加盟店,同時也在開展網際網路線上推廣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