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地(漫畫) |
自2015年年底開始,搬入新校址的常州外國語學校不斷有學生出現不適症狀,先後有641名學生被送到醫院進行檢查,其中493人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症狀,個別還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惡性疾病,家長懷疑與旁邊的化工廠污染有關。
央視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從當年化工廠的違規操作,到相應環保執法的疲軟;從學校選址的疏忽大意,到奠基施工時的未批先建;從環境評估的漏洞百出,到對環評建議的置若罔聞,幾乎每一個環節的安全制度都遭到忽視、廢棄乃至違反。在事情演變的邏輯終端,只能是學生的生命健康被無情傷害,最終危害後果的大小,完全取決於人們發現危害時間的早晚。
這是制度失守的悲劇,更是難以原諒的人禍之痛。當地教育部門稱,當時選址已做過相應的環評,檢測結果都是達標。那麼這份符合規範的評估報告為何只考慮常規的污染物指標,而沒有考慮檢測化工廠生產的農藥成分?既然已經確認符合建校規範,為何環評報告又強調北側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經受到污染,存在人體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還建議“本地塊嚴禁開發和利用地下水資源”?這份“自相矛盾”的環評報告又是如何做出的?
更值得追問的是,學校奠基施工時間比環評報告批複時間提前了7個多月,這就意味著學校是在沒有環評依據的情況下開工建設的,那麼又是誰決定未批先建的?難道,環評在相關決策過程中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與學校一路之隔的污染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普遍超標,最高濃度超標近10萬倍,且這些污染物都是早已被明確的致癌物,根據常識我們也不難判斷,在這種高敏感、高危險區域建設學校,客觀、中立、全面的環評應該是一個關鍵環節。遺憾的是,這道守護安全的最重要鏈條完全失守。
從“毒跑道”“藥兒園”到“毒土壤”,每一次發生在校園裡的安全事件都令人憤慨,但悲劇總是不斷,這究竟是為什麼?個案中總有其特殊的原因,也總有共同的制度病灶。
我以為,要守住校園安全、守住學生健康,還需要有一個安全的社會體制。如果整個社會的安全制度總是頻頻失守,如果制度下的人們都缺乏遵守制度的習慣,那麼又如何奢望他們在有關學生安全的事情上會痛改前非,采用有別於常的另一套正式規則呢?
安全的校園是建立在安全的社會基礎上的。缺乏制度支撑的脆弱社會,猶如流動的沙丘,建築不起牢固的安全校園。如果一個社會食品安全事故不斷、環境污染事件頻發,我們就不可能指望校園成為“世外桃源”。因此,要讓學生逃離各種安全威脅,必須從建構一個安全的社會開始,夯實我們的社會根基。(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兵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