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江西上饒市廣豐區的患者熊婷婷最近在南昌的一家三甲醫院做了一個手術,住院時間4天,總費用為10665元。記者從她的醫療費用清單看到,佔比最高的是藥費,共4119元,佔所有醫療費用的38.6%。另外,化驗和檢查費合計1006元,佔比近10%。
“以藥養醫”、以檢查收入補診療收入,導致藥品和檢查兩大項費用佔醫療費用比例偏高,這是中國患者就醫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新華社報道,在中國醫療服務中,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價格相對較低,不能體現醫務人員勞動的真實價值。為了找平衡,部分醫院和醫生從藥品和檢查上做文章。
以熊婷婷為例,醫務人員的治療費用為1040.5元,做手術的費用為2139元,護理人員的護理費用為104元,這三項加起來只佔到總醫療費用的30.8%。
“住院四天護理費僅104元,佔總醫療費用的比例還不到1%。”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處長李建林說,護理費的定價極不合理,他所在的醫院護理人員佔比達到三分之二,但他們所創造的收益對醫院總收入的貢獻僅為3%。
醫務人員和患者都對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存在一些不滿,這成為中國醫改迫切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6日對外發佈《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重點是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在此基礎上,通過規範診療行為,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確保患者負擔總體不增加,這是改革的重要原則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與醫藥、醫保、醫療等相關政策啣接聯動。改革要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
先試點,總結經驗後再全面推廣,這是中國醫改的一項成功經驗。此項改革也不例外,福建省三明市早在2011年就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改革,調高了診查、護理、治療、手術、門診掛號等80項醫療服務價格。
在三明市泰寧縣醫院,醫改前後兩個進行闌尾切除手術患者的收費清單顯示,這兩名患者住院時間都是5天,2011年動手術的患者總費用為5728元,其中西藥2608元;而2013年動手術的患者總費用為3672元,西藥僅花費460元。
三明市委常委、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詹積富告訴記者,三明市22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藥佔比得到明顯控制,由2011年的46.80%下降到了2015年的25.74%,而醫務收入佔比由51.45%提升到了64.78%,醫院收入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三明市的醫改實踐證明,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有效降低了患者藥品和檢查費用的支出,從總體上看也沒有增加患者負擔。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樹傑說,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把醫療服務價格提上去,把藥品、檢查檢驗及耗材價格降下來,讓醫護人員的“陽光收入”能夠體現勞務價值,推動醫療機構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
江西新餘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林雲認為,這一改革相當於對整個醫院的收入結構進行優化,進一步擠壓虛高的藥品、耗材和檢查化驗費用,提升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服務項目收費,這一“騰籠換鳥”不會增加患者費用負擔,卻能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讓患者得到更好的診療服務,在另一層面上也有助於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係。
李建林建議,中央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根據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勞動時間以及為醫院創造的價值,經過數字測算,科學合理地確定某項醫療服務價格的具體調整幅度,然後再由各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