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順治到乾隆,如何接力打造“盛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1 10:57:27


 
  乾隆文武治世

  思想禁錮與科舉誘惑並行

  從康熙至乾隆,一般認為是清朝的繁華盛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其實文人的生活還存在許多恐慌的情態,文字獄就是一個顯例。清代像呂留良案、莊鋌龍刊刻明史案這樣的文字大獄,據統計共有88起。其中,順治朝2起,康熙朝2起,雍正4起,其他統統發生於乾隆朝。其他小的文字之獄,更是多如牛毛。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

  一是“字貫案”。這個案子算不上文字大獄,講的是江西人王錫侯,因縮編《康熙字典》成《字貫》一書遭到告發。最後查出不但擅改禦編,而且將皇帝的廟諱直行排下,犯下叛逆之罪,被抄家、殺頭,全家大小二十一人均連坐,或處死,或充軍。有一份抄家清單留了下來:“住房十間半,連磚瓦基地等項,共估值銀三十六兩六錢。門首空地一段,估值銀三兩六錢。魚塘一口,估值銀一兩二錢。屋後菜地一塊,估值銀十二兩五錢。竹木床、凳、盤、桶、箱、櫃、錫鐵瓷瓦、零星物件等項,共估值銀六兩九錢六分一厘。穀一石五鬥,估值銀七錢。小豬一口,估值銀三錢二分。雞五只,估值銀一錢五分。”所有家當加起來,還不過六十兩,十分可憐!

  二是“投書案”。山西臨汾一個迂腐而有些腦子發瘋的秀才馮起炎,同時看上張三姨媽和杜五姨媽兩家的女兒,但根本無力婚聘。得知乾隆帝將到泰陵拜謁,竟帶著能顯示其才學的《易》《詩》二經注解文稿,攔駕投呈,希望君王助其得償所願。不料,被官役拿獲,被從重定罪,流放外地。

  那時文人招惹的文字之禍,正如魯迅所講的:有的是魯莽;有的是發瘋;有的是鄉曲迂儒,真的不識諱忌;有的則是草野愚民,實在關心皇家。而命運大概很悲慘,不是凌遲,滅族,便是立刻殺頭,或者“斬監候”,也仍然活不出。

  當然,清王朝對於知識分子總體上持籠絡之態。畢竟,龐大的國家需要從科考之途上攀升成功的精英分子,充實到各級行政機構中。而科舉考試的成功,給當時讀書人的誘惑確實極大。不少人痴信,唯有通過科舉的成功,才能達到人生的終極目標。

  科舉興盛下的儒林人生,就如乾隆年間吳敬梓完成的《儒林外史》所描寫那樣,是複雜多樣的。一般而言,讀書人只要考取生員(秀才)的資格,家中就可以免掉一定比例的丁糧稅,且政府提供廩膳銀(生活費)。各地還設有專門的學院、學道、學官負責他們的科考應試工作,衙門官吏也要對他們以禮相待。乾隆皇帝甚至規定,只要擁有生員、貢士、舉人的功名,還可以免掉雜色差徭。但如果一生與科考成功無望,就很有可能跟蒲鬆齡一樣發出悲嘆:“世界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是下流。”

  總之,清朝剛剛建立的順治皇帝期間,亟需撫平戰爭創傷、推展休養生息政策。康熙朝延續這一政治主線,同時注重文化上的調控和籠絡。到雍正時代,王朝情形基本穩定,基層社會吏治的整頓開始被提到更重要的層面,不僅給各級官吏提供養廉銀,而且頒布 《州縣事宜》,加強地方行政工作。此後的乾隆朝,在長輩們的精心經營後,總體上處於文武治世的狀態,天朝自大心理漸漸滋生和膨脹,已有停滯之態。這種盛世之末的感覺,之後逐漸成為現實,令後人不禁感慨。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歷史系。本文根據東方講壇·文化中國主題系列講座速記稿整理)

  (來源:解放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