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霧霾爆表卻不預警,是在為“霾”作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4 13:21:29


  環保部日前痛批,大慶市重度和嚴重污染持續37個小時,其中AQI(空氣污染指數)達到500持續24個小時,應啓動紅色預警,但該市僅預測到一天重污染,實際啓動了橙色預警。環保部還通報,哈爾濱嚴重污染持續26個小時,AQI達到500持續14個小時,但僅啓動了藍色預警;內蒙古通遼市近2天AQI指數持續達到500,可當地在環保部及自治區環保廳督促下,才啓動藍色預警。

  重霾本該是“應急應對集結號”,當某個地方霾禍來襲,必須盡早啓動對應級別的應急預案。所謂因時而變、隨事而制,針對災害性天氣啓動應急措施,也是“防災”題中應有之義——盡管這難以根除污染過程,可它能拉低污染峰值,也是將公衆健康權在政策考量中“置頂”的必要保障舉措。

  可如今,在大慶等地,灰霾鎖城那麼嚴重,民衆沒等來應有的預警,卻等來環保部對其預警不力的通報,實在叫人無言以對。

  值得注意的是,大慶還是此次大面積重污染的“發源地”之一——環保部關於此輪重污染成因分析的會議上就指出,東北、華東地區大範圍的污染過程,始於11月3日至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

  按說這些地方必須針對性地加強治污,可連預警都後知後覺,其治污能力與決心也難免讓人懷疑。

  毫無疑問,霾來不是一日之“果”,驅霾也需久久為功,而不能僅靠臨時性應急。應急響應終究是治霾的“緊急形態”,而要永久性地跳出“霾禍困擾”,還需從控污減排等治本層面狠下工夫。

  但“呼吸保衛戰”既要靠平時做好防控基本功,也要切忌在應急層面掉鏈子。地方必須在平時和“霾來時”兩種狀態下都做好准備,畢竟,日常化治霾的效果,時間久了才看得出;霧霾天的應急,則關乎空氣短期內能否迅速轉好,更直接顯性地關系民衆呼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