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誰讓我們成了“透明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22:25:55


圖片來源:TOM
  你幾乎所有的隱私信息,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產、乘坐航班,還有四大銀行存款記錄,手機實時定位、手機通話記錄,甚至網吧上網記錄等,值多少錢?

  700元。是的,近日,《南方都市報》記者在網上只花了700元,就買到了其同事超過10種記錄的個人隱私信息。

  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的問題,大家都有所了解——誰還沒接到過幾個推銷的騷擾電話?可是,真沒想到竟至如此嚇人的地步:一來,精確到秒的開房記錄,甚至能查到同住人,手機定位經緯度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這些東西不需要高額代價也不需要大費周章,上網就能買到;二來,竟然有第三方軟件為這樣的服務提供擔保,整個交易已躍升到“平台化”的地步。

  現實生活中可能造成個人信息洩露的環節的確越來越多,不管個人簡歷、銀行開戶、參加培訓、辦會員卡、買房買車,還是出行、看病、網購……諸類個人信息,只要你在某些場合不經意地說出口、填進了表,就都有可能洩露。

  最可恨也最可怕的,自然是公民信息洩露的源頭。

  在大數據時代,一個人如果不提供足够的信息,出門辦事自然會受阻。不過,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比如,辦理某些業務,確須采集相關信息,但這個采集的邊界在哪裡,哪些個人信息被不必要地采集了?再者,信息被采集後,不管是權力部門還是商業機構,有沒有合理而嚴格的制度管控,確保這些信息不被非法利用?

  在實際生活中,一旦公民信息遭洩露,看似很多單位、很多環節都有問題,都需要負責,事實上卻鮮有人為此負責,苦果只有當事人自己吞。

  立法的滯後可能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