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溫州蒼南藻溪挑礬古道:沉澱地域文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1 10:11:10


挑礬古道。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近日,我(溫州)市啟動了智慧古道平台,集納溫州境內22條古道,蒼南藻溪挑礬古道名列其中。智慧古道平台是運用互聯網、智能硬件等新技術,為遊客帶來智能化的旅遊體會,有著悠久歷史的藻溪挑礬古道,將以時尚的登山健身步道的形象出現,被熱衷於休閑旅遊的人們所關注。

  溫州日報報道,“金雞未啼就開飯,飯包掛在扁擔頭。一路挨黑多艱苦,天明就到礬窑腳。(用閩南語唱)”這是曾經回蕩在蒼南藻溪挑礬古道上的《挑礬歌》開頭的幾句歌詞,舊時挑礬工的一路艱辛和苦中作樂的精神依稀可聞。

  一條古道承載著挑礬工的汗水與夢想

  蒼南礬山,有“礬都”之譽。據史料記載,明代初期礬山已經開採明礬,到清代中期規模擴大,民國時期幾度興衰。當時明礬外運沒有公路,山路崎嶇,只能依靠人力挑運,出現了一批批的挑礬工,踏出了一條條挑礬古道,“藻溪線”應運而生。

  當地文化人周功清說:“藻溪線”共有兩條,兩條線路均南北走向,行程在40公里以上,路寬一兩米,早期路面用不規整山石鋪設,中晚期改成明礬石。礬運規模在1953年達到鼎盛,藻溪古道上每天來往挑礬工上萬人,川流不息。

  如今,當年的挑礬工已經難以尋找,他們大多離開了人世,但挑礬工的後代掌握了許多信息。據他們口述,當時挑礬工有一條扁擔、一根棒拄、一擔籮筐就可以營生了。一般情況每人每天挑一擔,從早上挑到下午,一擔50餘公斤,也有力氣大的在100公斤以上。藻溪挑礬古道崎嶇險峻,從華嶺頭到險口這一段更是高山低谷、山嶺回旋。華嶺有12道大彎,幾乎都是七八十度的逆轉,險要處坡度45度,一千多級台階。到了三條溪,南、北、西三個方向的峽穀裡各有溪澗,明澈清洌,匯聚成一條大溪,汩汩東流。古道上建有涼亭、廟宇、橋梁,這些都是挑礬工的驛站,他們停歇下來吃飯喝水或抽個水煙。

  藻溪鎮文化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成艇說:挑礬工每天的挑礬時間比較固定,丈夫在挑礬,妻子在家裡也大概知道丈夫挑到哪裡了,會燒些點心送到半路上給丈夫吃,也有幫忙挑上一段路。挑礬大多為男勞力,也有好強的女人參加,他的母親就做過挑礬工。那時候家裡窮,為了賺更多的錢,別人一天挑一趟,她一天挑兩趟,她老了後經常回憶起那段挑礬的日子,一回憶就說:挑礬真累,腳肚毛都掉了一擔。

  我提出要重走一段挑礬古道,文友便開車到吳家園水庫,水庫建於1958年,淹沒了挑礬古道險口段。我們乘坐鐵皮柴油機渡船過水庫,船老大說:水庫在枯水期水位下降,還可以看到一小段古道石階。渡船開了半個小時到達一個山谷碼頭,一上岸就是挑礬古道,曲折盤旋,像一條酣睡的銀蛇靜臥在山麓間。一百多年來,挑礬工沉重的腳步,把一塊塊石階踏磨得光滑圓潤;四季裡風霜雨雪的雕琢,把一條條鑿痕侵蝕得蕩然無存。我拾級而上,走得汗漬淋漓,爬得氣喘如牛。峰回路轉,古道蒼蒼,這一條山路承載了多少人的汗水與夢想、通向多少人的快樂和希望?

  我們行至橫跨深澗的洞橋上,俯瞰護欄外翻騰的激流。洞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橋邊建有路亭,亭邊建有小屋。挑礬工挑到洞橋,路程已過三分之二,都要歇息一會。我看到路亭旁有一石碑,立於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碑文被光陰磨損得模糊不清,大致的意思是禁止砍伐古道兩邊的林木,保護過往挑夫行人。拐過一個山彎,有蒼翠葱蘢的樹林,我腦子裡跳出兩句不知是誰的詩句:一徑通幽涼夏至,日光星點葉隙間。花在開放,草在結籽,風在歌唱,雲在纏綿,當初挑礬工個個糖糕一樣黝黑的皮色,十幾人幾十人結伴而行,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踩著古道進入茫茫的林海,越過清清的山澗,穿過恬靜的村落,路過熱鬧的驛站,到達他們的目的地。

  藻溪老街匯集和沉澱了兩百年的地域文化

  藻溪挑礬古道從崇山幽穀中蜿蜒而來,出了九堡宮,很快就要到挑礬的終點藻溪老街了。

  藻溪集鎮的形成,主要原因在於交通便利。明清時期,礬山、南宋垟等地百姓外出,要爬山越嶺到藻溪走水路,藻溪及附近山區盛產茶葉、煙草、甘蔗等,農產品的外運也需要到藻溪走水路,這樣就形成了藻溪廿七、廿八埠頭。便捷的交通讓外地人艶羨並相繼遷入,造就了這裡人丁興旺。位於兩個埠頭之間的藻溪老街,就理所當然地熱鬧起來。

  周功清說:藻溪老街形成於嘉慶年間,包括直街、橫街、新街,民國中期最為繁榮,老街上商鋪林立,出現了著名的十三個宅內,也是藻溪集鎮的鼎盛時期。在商海中激蕩的藻溪人精明、能幹,傳說有商家在出售香菇時,把一些銅錢故意混在裡面,路人看到香菇裡雜有銅錢,一驚喜,就買去了幾斤。那時香菇很貴,比銅錢值錢多了。藻溪老街就像藻溪河留在歷史記憶中的一個漩渦,匯集、沉澱了200來年的地域文化,兼容並蓄。

  我們參觀古香古色的直街, 直街現改稱藻溪街。這條街臨藻溪河而建,宛如游龍橫臥,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房屋,大多一樓做店面二樓居住。這些百年老宅,門板早已褪色,梁木也已歪斜,牆頭落滿泥灰。直街上幾幢中西合璧的建築引人注目,高牆上厚厚的青苔和屋頂瓦縫中瘋長的瓦鬆也難以掩蓋它們原來的容顔。最有名的建築當算“長泰內”,三間兩層洋房,初看外牆用花崗岩砌成,細看原來是水泥牆面,只不過抹成石板形狀,鑲嵌了石英。一樓正門有花崗岩門柱,正門上方的二樓牆面沒有開窗,灰塑了一個比窗戶還大的麒麟。房屋四周窗戶有羅馬式窗飾,梅花、青鳥、獅子等雕塑,梅花的花瓣用貝殼鑲嵌。牆體開裂,成了危房,故大門緊閉,謝絕參觀。周功清說:“長泰內主人姓陳,經營茶葉與南貨發跡,在福州和溫州設有辦事處。房子內部格局似徽派建築,有小天井,樓上有回廊。有人說長泰內有一個‘銀坑’,專門用於藏銀,陳家孩子偷錢用,就用竹簍去裝銀。”

  我們來到了“長仁內”,一位50多歲的陳姓男子迎了出來。據他介紹,長仁內是他開藥店的曾祖父建造的,三間兩層,外立面風格原與長泰內相似,拱門兩邊有一副對聯,小巧的窗檐下綴有各式雕塑,可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拆掉了。

  直街上有一間名為“浙江第三秤店”的老式鋪子,陳列著大大小小的木杆秤和盤秤。店裡一位30多歲的鄭姓男子正在專注地釘秤,他是這家秤店的第五代傳人。他說:“我一天可以做一杆100斤的秤,制秤工序並不複雜,但都是一絲不苟的精細工作,像釘秤星、砝碼校准乃至秤杆打磨,稍有不慎便會影響杆秤的準確度。現在用秤的人不多,只有農村一些老人購買或定制,生意清淡。”我問他為什麼稱自己的秤店為“浙江第三”?他笑笑沒有回答。

  我們來到新街,也就是現在的建光村。“春和內”在當時很著名,門前就是藻溪河,有私家埠頭通向溪裡,建有私家花園,栽種奇花異草,有“花開時節香遍藻溪新街”之說。據周功清介紹:春和內原來是兩層寬大的樓房,開有店面,因主人長期在外,樓房改辦小學,小學遷走後,建為家廟,後來成為“國有”,作為藻溪鎮府辦公場所,再後來拆建成蒼南一家糧食公司的倉庫。

  新街上的“大厝內”緊靠廿八埠頭,二進四合院,保存較為完整,連文學家、戶部左侍郎潘世恩題於嘉慶十一年的匾額“熙朝人瑞”,都還懸掛在廳堂。大厝內現還居住著8位老人,他們說:祖上經營茶葉,很有錢,蓋了這棟房子,宅高牆厚,連瓦背都是蓋雙層的,台風刮來也聽不到響聲。一位85歲的林姓阿婆回憶,她13歲作為童養媳來到大厝內時,這裡做了“礬館”,是礬礦老板設在這裡的倉庫和中轉站,也開展銷售業務。

  如今,藻溪老街早已沒有了當年商賈往來、商販吆喝的情形,街上的男女老少大都神情安詳,無一人面現浮躁之態,這也是老街的本色。

  水是藻溪鎮的靈魂,這裡有許多未被發現的美好

  水是藻溪鎮的靈魂,水賦予了藻溪鎮神韵。歷史上的藻溪河四季長流,水底叢生著迷人的水藻,隨流飄蕩,似無數黛綠的鳳尾魚悠游在溪中。魚蝦在水藻叢中或穿梭或埋伏,卻常常逃不過踏溪而來的孩子們的捕捉。溪岸邊的民居與老街,與藻溪河相依相偎,渾然一體,溪埠頭的石階一級叠著一級,伸探向河床,廿七、廿八埠頭有百舸爭流的景象,裝滿了明礬的木帆船順著溪流遠去,進入東海,運往國外。山水迢迢,遠方始終充滿著誘惑,天空和海洋的廣袤蔚藍裡,有多少未知就有多少探索。

  新世紀前後,藻溪鎮發生了許多變化,溪岸建成了“標準堤岸”,溪流上架起了橋梁貫通了公路,傳統產業和貿易形式有所改變,昔日繁忙喧囂的老街沉寂了下來。沒有仰慕者的踏訪,沒有觀光客的打攪,又成了當前藻溪鎮的好處,它顯得那麼幽寂清靜,成了一位養在深閨的玉人,一派純真天然的風貌。

  文友推薦我去看看雷打龍瀑布,我欣然前往。出了集鎮,公路兩旁的山丘高低錯落,沒有尖峰突兀之勢,具備了陰柔之美,山丘隨形就勢,與一畝畝碧綠的田園相映成趣。到處可見白鷺,或覓食或嬉戲或飛翔,它們栖息於此,繁衍以及生息,如此自在。車入山谷即聞流水聲,仿佛有隱士伴琴拂弦。我們下車循著水聲步行,不到5分鐘即見一瀑布從斷崖峭壁上懸掛下來,如一匹鋪排在山崖上的柔軟緞子,被山風一吹,飄揚起來。藻溪鎮黨委委員謝忠魁說:“這裡的山麓有多處條狀斷裂石,傳說是由一條猛龍在騰飛時被雷電打斷龍身化成的,瀑布名也因此而來。瀑高50米,長年不絕,陽光斜照時會幻化出道道彩虹。離瀑布不遠的山邊原有一個小村,10來幢簡陋的農舍,15年前搬遷到平水宮那邊了。”

  謝忠魁說附近還有一泓瀑布,水勢更大,落差有150米,日夜喧騰,瀑布落下的水潭有三畝地那麼大,形成一個天然泳池。我們沿著一條溪澗前行,可惜溪水縈繞,淹沒了小路,基於安全考慮,我們只好終止前進的步伐,有些許遺憾,也有了來日方長的念想。

  在恬靜的藻溪,像雷打龍這樣的瀑布還有多處。私心裡,我不想告訴更多的人,希望這些瀑布就這樣藏在山裡,成為秘密,受到保護;出於對美好的熱愛,我又希望有更多的人知曉這些瀑布,讓人們的生活因一脈甘泉而澄澈。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