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北京市朝陽區政和社會發展促進中心是一家民營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他們經過三年探索和實踐,打造出創新性社區平安公益服務項目——朝陽群眾“小桔燈”。
該項目從解決群眾最關注的平安、養老、環保需求入手,吸引社區群眾積極參與各項志願活動。目前,試點社區群眾參與率超過50%,“小桔燈志願服務隊”的登記人數超過1500人,建立了近20支志願服務分隊。通過每年超過100場的志願活動,直接受益居民達到8000人次,社區可防性案件實現“零發案”。
近年來,以“朝陽群眾”為代表的群防群治力量日漸壯大。首都綜治辦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實名註冊的治安志願者已超過85萬人,各類群防群治力量動員總量近140萬人。
除了北京,越來越多的省區市也開始依靠人民群眾的“地網”進行社會治理。山東省青島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依托市政務服務網,建立了青島市“治安志願匯”網絡平台。截至目前,青島市已建成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治安志願者協會,組建了兩萬餘人的專業化治安志願者隊伍,全市治安志願者隊伍達7.6萬人。
隨著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廣泛使用,各種形式的群眾自組織也大量湧現,同樣成為鍛煉提升群眾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引導群眾自組織規範發展的同時,各地還發揮其植根群眾、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優勢,推動形成群眾問題由群眾解決的新機制。比如一些地方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接待室、“五老人員”調解工作室、法律法學工作者咨詢服務站等。
在中國,群防力量已經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另外,借助我國“放管服”改革正深入推進的契機,一些地方把一些政府不擅長的公共服務,放手交給市場主體去做。打破了“人由自己養、事由自己包”的傳統思維,將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事務,外包給有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促進政府減負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