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海涵 林艶 徐夢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兩岸媒體人應如何‘攜手·和聲’應對棋局、從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和平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在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主題論壇上就該問題做出了詮釋,他表示,應該從“識變、應變、求變”三個角度來加以努力——一,識變。立足新時期,傳遞正能量。在兩岸關係的新時期,傳媒人以其高度的敏感心合責任感預測到了新的變化。二,應變。順應新趨勢,形成新格局。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兩岸攜手向前,一定能推動華語傳媒界在這次新變革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第三,求變。把握新機遇,培養新人才。傳媒的發展核心在於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高校,面對時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第一,識變。廖祥忠說,要立足新時期,傳遞正能量。在兩岸關係的新時期,傳媒人以其高度的敏感心合責任感預測到了新的變化。回顧歷史是為了正視當前,思考未來。在兩岸交流中,傳媒作用很關鍵。尤其是在互聯網大環境的今天,各種媒介形式,各類發聲渠道,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在展現,這個時候,需要兩岸媒體人敢於並善於擔當起促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增進認同、加深情感、加強合作的社會責任,為兩岸民眾多方呈現真實、客觀的資訊和社會形態。
第二,應變。他表示,兩岸傳媒人要順應新趨勢,形成新格局。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傳媒領域最顯著的兩步影響是媒體的融合——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傳播方式、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這種傳播的方式為兩岸傳媒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未來傳媒的影響力已經從旁敲側擊變成了主導。媒體之融,在於打通各類媒體形式限制,圍繞媒介形態、營商模式、發展機制等開展全方位創新;媒體之融在於突破地域限制,理解並落實“惠台31條”,推動兩岸傳媒企業、傳媒高校、傳媒學者之間的共同發展,實現中華傳媒人的零距離合作;媒體之融在於聚焦兩岸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資源,創新內容產品與話語方式,共同打造華語媒體高地,共同擴大兩岸媒體的影響力。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兩岸攜手向前,一定能推動華語傳媒界在這次新變革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第三,求變。廖祥忠認為,兩岸傳媒人應把握新機遇,培養新人才。傳媒的發展核心在於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高校,面對時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通過培養傳媒人才,推動傳媒業的發展、推動兩岸關係穩固向前。
最後,廖祥忠說,面對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機遇,中國傳媒大學願與兩岸同仁一起積極營造兩岸傳媒人共同的朋友圈,攜手相伴、砥礪前行,共同創造新時代兩岸傳媒人的美麗和聲。
據悉,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以“攜手·和聲”為主題,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協辦,旨在促進京台兩地媒體交流和文化互動,倡導兩岸媒體人攜手合作,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