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綜藝請來了不少國內舞團的台柱子和首席,通過這個娛樂平台,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優秀的演員,有助於他們的事業發展。”上戲舞蹈學院青年編導董傑告訴記者,“但綜藝舞台畢竟是個人秀場,分配給每位演員也只有一分多鐘的表演時間,既不足以表現出舞者的所有能力,也無法讓觀眾體會舞蹈整體的意境美。”國外早有類似舞蹈綜藝,但偶像型、炫技型選手的去向主要是擔當歌星演唱會伴舞或出演青春歌舞片,並非人人都適合專業舞蹈劇場。
是要綜藝帶節奏還是要藝術呈現,考驗節目組智慧
比起聲樂綜藝選秀,舞蹈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觀眾欣賞的門檻也更高。外行看熱鬧,他們往往對舞蹈動作是否華美、技術難度是否高超、情緒渲染是否熱烈特別敏感,但對於專業舞蹈的技術評判標準知之甚少,更遑論其內涵展現與韵味表達。“看奧運會體育比賽項目時,專業知識和術語必不可少,舞蹈同樣如此。在一些專業舞蹈,尤其是同一舞種的評判中,專業標準非常重要。舞蹈綜藝不僅要與大眾面對面交流,同時也要有專業性普及。”在黃豆豆看來,《舞蹈風暴》基本涵蓋了全舞種,前兩期節目中有約10種舞蹈先後亮相,更需要專業評委的引導。目前,《舞蹈風暴》第四期已進入“面對面鬥舞”環節,拉丁舞碰撞芭蕾,中國舞對拼街舞,不同舞種鬥得不亦樂乎。
許多觀眾在欣賞“神仙打架”的精彩場面時,也希望節目設立更明確的評判標準,少一些“美極了”“太帥了”的情緒化點贊,多一點由淺入深的專業講解。而如何拿捏專業與娛樂的分寸考驗著節目組的智慧。節目中,擔當“風暴見證官”的圈內專家沈偉、沈培藝、揚揚以切中要害的點評,引領觀眾看細節、窺“門道”;熒屏上還不時穿插出現各種小貼士,科普了“當代芭蕾”“黑池舞蹈節”等舞蹈常識。為了提供更多專業視角,《舞蹈風暴》還引入了“風暴時刻”的新環節,利用視頻技術手段定格舞者肢體構成的瞬間姿態。攝制組啟用128台攝像機,以360度實時觀測的方式,捕捉舞蹈的細節,呈現精彩一刻。有網友建議,《舞蹈風暴》不妨借鑒體操比賽轉播的方式,發揮電視鏡頭的“魔術手”和“字幕組”的功能,在定格畫面和慢動作重播中增補更多專業解讀,讓觀眾了解舞蹈動作的技術含金量。
不過,也有評論認為,舞蹈最動人部分的恰是動態美,從一段完整舞蹈中割裂出一個單獨動作並不科學,更不應成為判斷舞者優劣的重要標準。同樣,綜藝化的剪輯也引發質疑,台上舞者正在忘情表演,台下卻每隔幾十秒爆發出掌聲和贊嘆,宛轉悠揚的樂韵被刻意混入的“效果音”斬成數段。劇場禮儀讓位於綜藝節目帶節奏帶情緒的操作,尤其是現代舞、古典芭蕾等講求舞與樂融合的意境,是否應該移植街舞綜藝中炒熱氣氛的方式,需要節目製作方細思量。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