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流行病無情地暴露了紐約華埠的長期存在的問題:家庭商業面臨接班人挑戰,因語言問題無法在其他地方生活的老齡化人口,在全世界最昂貴的城市對低利潤商業的依賴。
2019年8月開業的餐館素之家的老板王忠義還沒有決定何時重新營業,疫情期間租金和存貨的浪費已經造成了他超過5萬美金的損失。
“我們今天走在街上,看看哪些餐館開了,以及有多大程度上的恢復。”他說,“看起來大多數人都是當地人,而不是遊客。當地人看起來好像只是匆忙買完東西,然後回家。”
可以肯定的是,華埠有重塑自己的歷史。自19世紀以來,這裡曾是服裝中心、運輸樞紐和食品批發區。現在,由於旅遊業不可能在數年內完全恢復,因此一些企業看到了現代化的機會——建立網站、接受Venmo付款並向華埠以外的客戶提供服務等簡單的事情。
勿街46號美食店26歲的經理特裡克·莫(Patrick Mock)表,他正在嘗試一些他的長輩通常不願意採取的措施:他與非盈利組織合作,探索禮品卡系統,並為游民和老年人提供免費餐點。
“我們已經再無可失。”他說,“然後,你將以此為契機嘗試以前從未嘗試過的所有方法,直到有效果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