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萬億元!我國綠色環保產業按下發展“加速鍵”(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日前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綠色環保產業產值達到11萬億元。
以綠色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是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壯大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既可以提升工業競爭力,也可以為交通、建築、農業、通信等各行業提供綠色低碳產品。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重點圍繞發展綠色環保技術裝備、加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創新綠色服務供給模式三方面展開部署,進一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增強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引導綠色消費,構建綠色增長新引擎。
工業領域碳達峰提速
“十三五”以來,我國工業領域以傳統行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撑,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工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7.5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超過550萬輛,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達71%。
工業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此前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將“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列為“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
根據《規劃》部署,我國將制定工業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統籌謀劃碳達峰路綫圖和時間表,力爭有條件的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同時壯大綠色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環保、高端裝備、能源電子等,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
據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透露,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編制了工業領域以及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目前,相關方案已編制完成,後續將按統一要求和流程陸續發布。
以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數字技術不斷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賦能。“十四五”時期,工信部將更加注重數字化技術對工業綠色發展的引領作用,從夯實數據基礎、加快數字化改造、培育應用場景三個方面,推動數字經濟的新優勢轉化成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動能。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王孝洋表示,工信部將夯實數據基礎,建立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台。統籌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分行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台,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基礎數據標准,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更好地支撑企業、園區通過數字化轉型帶動綠色化提升。
此外,還將利用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環節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園區實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帶動能源資源效率系統提升。面向節能、降碳、節水、減污、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總結發展成果,推廣標准化的“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解決方案。
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產業博弈的重點。近年來,工信部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供給體系,積極助力全社會碳達峰。例如,實施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并開展試點示範,助力能源生產領域碳達峰;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開展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創建和綠色建材下鄉行動,助力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
“但是,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的歷史階段,傳統行業所占比重依然較高,能源結構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資源環境約束矛盾加劇,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窗口偏緊,先進技術儲備不足,實現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黃利斌指出。
《規劃》提出了“聚焦一大行動、構建兩大體系、推動六大轉型、實施八大工程”的整體工作安排。具體到落實上,《規劃》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的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綠色發展項目。一方面要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另一方面要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完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有序推進綠色保險。通過各種方法,來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研究建立綠色科創屬性判定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