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工具的同時,教師還要加強作業答疑
其實,“拍照搜題”作業App自面市起,就飽受爭議。開發商和運營商認為,“拍照搜題”作業App好比“老師”或一個成績優秀的“學伴”在身邊,便於學生請教,獲得解題思路。但質疑者認為,這非但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還方便了學生偷懶,直接通過此類App輕鬆獲取答案。有不少學生下載這類App,就是為了快速完成作業、抄襲答案。
21世紀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規範此類App是讓正確的學習方法回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并不容易,而“拍照搜題”作業App的存在,又在刺激學生的依賴性。他認為,此次通知“拍照搜題”作業App暫時下綫,并非不允許所有作業類App存在,而是要趨利避害,限制弊端,發揮優勢。作業App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在布置個性化作業、彈性作業、反饋學生作業效率等方面還是具有其優點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規範‘拍照搜題’作業App後,有的教育培訓機構轉向開發具有類似功能的‘實體產品’,把綫上培訓內容、App產品化,號稱‘某某智慧學習機’賣給學生和家長,而產品功能和以前的App差不多,對此,需要把這類產品也納入統一規範治理,防止機構打擦邊球。”熊丙奇說。
如何讓學生不依賴使用、甚至不需要使用“拍照搜題”App?在業內人士看來,還需要學校不斷加強作業答疑、個別化輔導。西延安中學校長伍敏說,“雙減”之下,學校一方面要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課後服務時間,定期檢查學生作業,在日常教學中做到作業日日清。只有學生天天“過關”,這樣才不會有大量的作業問題積累下來。另外,通過對學生的各學科精准定位,實現有效的作業分層,避免無效的作業負擔。假期中,學校還專門開放作業答疑時間,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困難。學生不會的題目,通過這些方式,絕大部分可以得到回應和解答。此外,一綫教師也嘗試運用信息化手段,創建公衆號,在課堂教學之外,自發錄制并推送相關學科解題分析視頻,免費分享給師生。當學生遇到解題困難時,可尋求幫助打開解題思路,在課餘時間自主學習。(來源: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