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歌聲串起新中國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22-05-03 20:47:49


 
  從舞台到講台,一字之差,個中甘苦只有郭蘭英自己能體會。她記得在一次全國人代會上,周總理問她:“蘭英啊,你現在還能唱還能演,將來年歲大了之後幹什麼啊?想過沒有?”後來,郭蘭英恍然大悟:“總理是希望我們後繼有人,光大並發揚民族的藝術事業呀!”

  1982年退隱舞台後,郭蘭英便一頭扎入民族歌劇的教學與傳承事業之中。1986年,在老伴兒的支持下,她放棄在北京的優渥生活和大大小小的名頭,揣著所有積蓄到冼星海的家鄉——廣東番禺創辦了“廣州中國民族民間藝術專業學校”(後改為“郭蘭英藝術學校”),30多年來為藝術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在雜草叢生的飛鵝嶺上,老兩口住草棚、搭驢灶,帶領志願者搬石塊、壘石板、鋪路面……通過多方努力,硬是把原來的破舊農場場部變成煥然一新的教學樓。郭蘭英在擔任校長的同時還執教聲樂系,每天早上帶著學生一起練功,任何學生偷懶都瞞不過她的眼睛。

  在學校,郭蘭英講得最多的是:歌,唱的是人民的生活;人民,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她堅持畢業生要用3個月的時間去下鄉演出。

  “咬字吐詞,每個字都要‘啃’住嘍!”在教學現場,她總是巴不得在短短的課程裡把畢生所學全掏出來,讓後輩悉數拿去,“我要把最後的精力拿出來,獻給畢生熱愛的新歌劇,把自己的藝術實踐經驗總結出來,傳給後人,完成周總理交給我的任務。”

  採訪結束時,郭蘭英不顧記者的一再婉拒,堅持要起身把記者送到家門口。“她一輩子經歷了太多變故,但無論何時,她對觀眾對群眾,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尊重,從沒變過”,聽著郭蘭英侄女郭世珍的話,看著緩緩揮手目送記者離去的郭蘭英,記者的心裡久久未能平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