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中岳:淺論兩岸“勝兵先勝”的戰略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22-05-08 00:33:35


      
  由此觀之,萬一明日台灣真的成為今日的烏克蘭,我們能否期待最上層的政治領導人堅守“堅如磐石”的戰場,並且發放掃帚給全體民眾戰至最後一兵一民?
   
  喪失了“維持現狀”的民族靈魂,如何“為何而戰”?
    
  孫子兵法所謂“勝兵先勝”之道為:“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者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台灣政治人物“獨”樹一幟的思維格局與“去中國化”的實際作為,早已在國民教育的課綱裡,以及在大眾媒體上,將一部分四五十歲以上缺乏判斷力的成年人和大多數青少年洗腦成數典忘祖的失根莠草。
    
  從二十多年的逐步削弱社會和諧,到近五六年來,運用“掩耳盜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木已成舟”等一系列改變現狀的事實證明,台灣除了“國”號還沒有改,“國”旗尚未綠色,“憲法”仍然貢在圖書館裡之外,台灣在文化政治的脈絡中,幾乎已經完成了和中國大陸脫勾的金蟬脫殼工程。
  
  當台灣從文化中國與血緣族群上抽離了民族靈魂,此無異是“以銖稱鎰”,自毀長城的極端惡質手法。缺乏薪傳優質文化與民族共生共榮的戰略目標,一昧地往盲人騎瞎馬的險境衝鋒,我們為兩千三百多萬人的生命安全叫屈,也要為十四億同胞掀開“還我河山”的大戰略鍋爐!
   
  因此,我們寄望台灣全體有識之士,能夠縱橫交集為一股沛然莫之能拒的文化清流,從勝兵先勝的文化大戰略視角,凝聚力量!用滴水穿石和聚沙成塔的動能,展現出台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長城,為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源合體的正向發展,導歸人性之善、民族之美。

  (作者:華中岳,台灣文化戰略學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