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邊陲老區譜寫開放發展新篇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0:40:52


拼图照片,上图为1981年时百色市面貌(资料图片,百色市档案馆提供);下图为同一地点现在的百色市面貌(5月8日摄,新华社无人机照片)。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南疆五月,左右江畔,生機勃發。地處我國西南的左右江革命老區“老少邊山”特點突出,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升級以及對外開放等深入推進,老區振興步伐不斷加快,昔日的邊遠山區正成為開發開放的前沿,紅土地培育著新動能、煥發出新氣象。

  設施補短助力換新貌

  立夏節氣剛過,廣西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共耕渠附近,一派山水田園景象。東里村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農民運動的開拓者之一韋拔群的故鄉,革命先輩在當地修築的共耕渠已流淌90多年。“現在村子變化很大,很多人蓋了新房,經過加固的共耕渠兩旁種上了葡萄,村里還獲評‘全國文明村’等榮譽。”村民韋忠說。

  東里村是左右江革命老區眾多實現“美麗蛻變”的山村之一。受自然條件等制約,老區許多村屯石山環繞,一度偏僻閉塞,基礎設施薄弱。如今,沿著便捷的路網走村入屯,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山居圖”:綠色的山坡上,家庭水櫃、信號基站點綴其間,民居錯落有致,鄉村客車、私家車等在寬敞的水泥路上不時來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批基礎設施項目在老區落地,改寫了山區面貌。在地處桂西的老區百色,數百萬名群眾擺脫了貧困。“我們在鞏固脫貧成果中繼續緊盯群眾需要,2021年全市僅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項目就完成投資3600多萬元,受益人口40多萬。”百色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傑興說。

  在高鐵通達的縣城擁有一套新房,離家不遠就是扶貧車間、學校、衛生室……在百色市田東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龍安社區,600多戶搬遷戶住進新家,感受著新型城鎮化帶來的便利。“搬遷出來後,我們在社區附近就業,孩子上學、日常生活也很方便。”43歲的搬遷戶李翠珊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