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渠署“機械人”出更 清淤防水浸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15:47:05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踏入雨季,為及時清渠,渠務署河道機械人“深水清”和“聲探”出更,負責清淤塞和檢測,再以新科技分析水浸風險,提高防洪能力。

  為應對極端天氣,署方在各區設立超過一百個水文站,並在約一百九十個防洪要點安裝傳感器,24小時實時收集全港各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雨量或潮汐等數據。今年起當局更在多個主要進水口安裝閉路電視系統,實時監察進水口情況。\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發表“局長隨筆”,介紹渠務署應對雨季的防洪工作。渠務署土地排水部工程師麥兆偉表示,傳感器24小時實時收集全港各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雨量或潮汐等數據,以及閉路電視系統實時監察進水口情況,令工作人員可以全面掌握實況,預早及迅速分析各個位置的水浸風險,以便及早安排隊伍出動,以及協調其他部門迅速採取應變措施。有關數據亦有助長遠規劃防洪措施。

  每年挖出沙石淤泥500噸

  渠務署管理的防洪設施,包括超過2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管、超過360公里的人工河道、4個總容量超過18萬立方米(相等於72個標準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以及4條總長約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

  渠務署香港及離島渠務部工程師劉耀文表示,雨水排放隧道及地下蓄洪池的清淤及保養維修工作甚具挑戰,需要與時間競賽,為雨季做好準備。為免妨礙設施在雨季運作,會安排於每年旱季(即11月至來年3月)進行工作,但近年受氣候變化影響,11月時也有大雨,也會早於2月出現強降雨,因此只有2至3個月時間完成工作。每年需清理4條雨水排放隧道及4個蓄洪池的沙石、淤泥多達500噸,相等於大約34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