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債務陷阱”是西方話語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22-05-23 20:29:09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新華網報道,  去年底,西方媒體一度熱炒這樣一則“新聞”:由於還不起中國貸款,非洲東部國家烏幹達不得不將國內唯一的恩德培國際機場交由中國“接管”,成為中國“債務陷阱”的又一個“受害者”。

 然而,如果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屬實,那為什麼近年來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還是紛紛“向東看”,同中國的南南合作越來越紅火?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中國債務陷阱論”是什麼套路?

  這是個別國家杜撰出的一套以偏概全、混淆視聽的話語陷阱,慣用手法是選擇性誇大發展中國家對華債務,閉口不談中國融資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效。大致套路如下:

  “債務工具化”。中國借“一帶一路”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巨額貸款,債務國以關乎國家命脈的戰略資產作為抵押,還不起債就得向中國交出戰略資產。

  “債務不可持續”。中國利用不可持續的債務關係加重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推高他們的違約風險,使他們陷入“債務困境”。

  “債務不透明”。中國債務協議都設有保密條款,債務用途去向不透明。

  這套說辭看起來言之鑿鑿,實際上經不起推敲。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最積極的方向之一,也是中國投融資合作的重點之一。我們不妨以非洲為例,把“中國債務陷阱論”掰開揉碎講清楚。

  誰是非洲最大的債主?

  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本質上是欠發展問題。非洲大陸歷史上長期飽受西方列強殖民掠奪之苦,至今仍然遭受發達國家盤剝。冤有頭債有主,西方國家與非洲債務問題自然脫不了幹系。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非洲債務問題尚不突出。受西方國家和金融機構擴張性借貸等影響,非洲外債規模開始飈升。1970年至1987年,非洲國家外債總額從80億美元激增到1740億美元,外債存量與出口收入比值從73%飈升至322%。

  事實上,貸款也有好壞之分,關鍵看債權人放貸的初衷、債款的用途以及債款本身能否產生效益。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創業的“第一桶金”,有時只能對外借債。如果它們借的債能夠幫助創造就業、造福人民,掙了錢還得起,那就是好債務。反觀發達國家,其自身債務普遍超過GDP的100%,也不見它們為自己的“債務陷阱”叫苦。

  西方給非洲的貸款主要用在非生產領域,沒有增加稅收和出口創匯,迫使非洲國家政府陷入“越借越窮、越窮越借”的惡性循環。

  此外,西方金融機構利用債務,深度介入非洲國家經濟和政治改革進程,對非洲國家內政指手畫腳,本質還是殖民者的思維慣性在作祟。

  2021年11月,外交學院教授蘇浩在節目中駁斥布林肯在訪問非洲期間提出的“中國債務陷阱論”,稱這是美國政府以自己的過去衡量中國,完全是無中生有。

  一位非洲高官曾抱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他們進行的各種制度改革一年就有500多項,平均每天就要進行1.5項改革!個別發達國家還通過美元支付結算體系、大宗商品交易的美元回流機制來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讓依靠出口原材料賺取外匯的非洲國家深受其害。

  一言以蔽之:西方貸款不僅給非洲製造了“欠發展陷阱”,還製造了“不穩定陷阱”,是名副其實、不可持續的“惡性債務”,已經成為非洲發展路上的“毒瘤”。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