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生態文明建設的影像呈現
http://www.CRNTT.com   2022-06-16 18:09:57


 
  呈現詩意美學風格,賡續中華傳統美學

  鄉村景觀的詩意呈現是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在視聽美學上的顯著特徵。近年來諸多傳揚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影片體現出詩意的影像風格,既營造出豐富的視聽享受,又指向因景而生的哲學思考。

  電影《十八洞村》在視聽語言上呈現出獨具特色的湘西村寨,梯田襯青山、碧水生靈性,自然景觀與家國情懷、文化意蘊形成較為完美的契合。電影《等兒的濕地》中四季風貌的變化如同自然的語言在訴說千回百轉的心緒起伏,與主人公內心的成長相呼應。電視劇《青山不墨》《春風又綠江南岸》《綠水青山帶笑顔》也都不同程度地呈現了詩意影像的美學魅力。滿眼青翠的視覺想象,是生態理念的藝術表達。

  《青山不墨》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建設為時間線,聚焦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他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為青山著墨,影片中的林場院落、皚皚白雪、筆直的樹木都構成獨特的自然景致,蒼涼而堅韌。與這種蒼涼形成對比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水鄉景致,其中的煙雨江南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唯美與詩意。這種影像質地始於自然景觀而又超越自然,其深層的文化意蘊與當下鄉村建設和生態治理的宏大格局相契合。

  隨著中國電影類型化的成熟,類型電影創作的生態維度也日漸凸顯,同樣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科幻片《流浪地球》將現實問題置於未來空間,構建了一個虛擬世界,影片的故事內核卻是實在的,充滿現實警示的意義,呼籲人們重視生態問題。電影《可可西裡》的敘事加入類型化的懸疑元素,並強化了對人性的開掘力度。

  無論表現城市還是鄉村,無論聚焦當下還是想象未來,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體現出中國電影生態敘事的多元化,在藝術探求、市場拓展方面進行可貴實踐。

  總體來看,在聚焦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上,電影、電視劇創作表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內容主題從早前的粗淺意識到整體的故事滲透,從自然到社會,從現實到未來,顯示出一定的理論認知與較強的使命擔當,實踐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從世界電影的發展來看,生態影像已經蔚然成風。影視作品中的生態敘事不只是一種文藝創作現象,更是創作者參與社會建設的實際行動,是對“花繁葉茂”“千頃澄碧”的時代暢想和積極實踐。這些作品包含的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哲思,既以藝術的特殊形式形塑著社會主流價值觀,也在世界話語體系中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