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化“出海”如何讓世界眼前一亮
http://www.CRNTT.com   2022-07-02 15:41:53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年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成績單有目共睹。語言與文學跨越時空的穿透力、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的美感,以及文化產業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新活力,讓各種形式的文化內容跨出國門,走向海外,并同時激活當下青年的創造力,增強文化認同感。

  中華文化“出海”,何以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又該如何在淺層次的“抵達”之外,讓中華文化的深層韵味進一步觸及全世界更多人的內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丁漢青教授,解讀文化“出海”的優勢條件、現狀及發展方向。

  丁漢青指出,傳統文化海外傳播包含幾點優勢:一、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有獨特性;二、海外華人構成的消費者基礎較為龐大;三、中國市場受國際資本青睞,電影等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會在產品中嵌入中國元素,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體。”丁漢青認為,筷子、熊貓、水墨畫等是中國傳統文化外在的“元素符號”;而儒、道等思想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裡。

  丁漢青提出,那些“抽象的但又滲透到中國人骨髓裡的東西”,應當成為中華文化“出海”產品的重要內容,并得到深刻體現。

  當下,文化“出海”成了青年群體關注的熱門現象,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到文化“出海”的實踐中,鮮活案例層出不窮。他們借助互聯網平台,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創意,向世界展現了一種既厚重又青春的文化樣態。

  丁漢青分析,互聯網媒介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去中心化等特征,新一代年輕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深諳“玩”互聯網的游戲規則,他們“自然分享、展現個性”的媒體使用行為恰能起到良好的跨文化傳播效果。“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全球性的媒介,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的實踐活動,也會自然而然地在全國、全球範圍內延展,觸達更遠的地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