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傳統技藝變成了“新國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7-27 10:19:34


 
  在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看來,數字經濟正在重塑非遺文化的發展環境,不僅可以讓公眾更便捷直觀地感受非遺的文化內涵,也能運用數字化手段保護和展現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不斷實現傳承與創新。

  據悉,從2020年開始,文旅部非遺司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與電商平台合作推出“非遺購物節”。今年,“非遺購物節”更是亮點紛呈,非遺產品、老字號等悉數亮相,不少平台紛紛設立傳統工藝產品銷售專區,擴大了產品銷路。在北京,包括同仁堂、內聯升、全聚德、六必居等在內的18家老字號,聯合互聯網平台共同推出“走進非遺”的新玩法。

  文旅部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6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各地共舉辦了62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線上活動達2400多項。線上直播與線下展示相結合,讓非遺產品融入日常生活,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關注和購買。

  科技賦能前景廣

  今年端午節期間,以“粽子”和“龍舟”等端午文化符號為靈感、融合了湖北宜昌特色文化元素的12款數字藏品正式上線發售,價格為38元至68元不等。據瞭解,在數字藏品上線當天,總參與人數便達52277人,而在第二天下午正式開售時,2.4萬份數字藏品不到3分鐘便全部售罄。以數字藝術語言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

  今年初,數字藏品在非遺文化圈開始試水。業內分析人士說,技術的進步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欣賞一幅優秀作品,感受傳統文化,也提供了更廣闊的欣賞視角。例如,數字藏品借助區塊鏈技術,生成數字憑證,而通過建模技術,一件作品可以360度全方位欣賞,還能夠瞭解到作品的完整成型過程。

  依托區塊鏈、5G、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數字空間建模、虛擬現實、3D打印等手段,傳統文化的線上呈現帶給網友更具沉浸感、真實感、交互性的體驗。同時,為傳統工藝產品找到更多使用場景,正成為業內積極探索的方向。專家指出,得益於科技賦能,一些傳統技藝正在變成“新國潮”,記錄、表達和傳承的方式也更趨多元,新技術不斷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打開新思路,傳統工藝的未來發展更加可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