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客話中國:做中國文化的“擺渡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7-29 10:21:53


 
  在使館,胡安讀了十幾年《人民日報》,每天都要摘譯整理,給大使做簡報。1993年,時任西班牙首相費利佩·岡薩雷斯訪華,胡安以譯員身份隨他會見了中國領導人。他在總結那段經歷時說:“在我看來,外交工作既緊張忙碌,又從容優雅,對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專業素養都有很高要求。外交官們往往是瞭解並熱愛雙方國家的一群人。這種帶有情感溫度的外交人才,為兩國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2002年,懷著對中國的不舍,胡安決定回國。他說:“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高強度口譯確實帶給我不小壓力;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重回學術領域,通過教學和翻譯讓更多西班牙人瞭解、喜歡和掌握中文。”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西班牙大量引進其作品,但絕大多數都是由英文轉譯而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英語轉譯至西語省時省力;二是如果一部中文作品已在英、法市場取得不錯的銷售成果,將有利於其在西班牙推廣,銷量有保障。然而隨著中國文學不斷走向國際,出版方發現這種“二道手續”的轉譯本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凱伊拉斯出版社聯繫胡安,希望其直接從中文翻譯。胡安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這是有趣但十分復雜的過程,是一場審美陌生化傾向的試驗,於我而言也是一次新挑戰。除需翻譯、解釋一些中國文化概念外,作品中一些魔幻的、超現實主義的表達也給翻譯增加了難度。”他說。

  面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翻譯中的困難,胡安認為應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盡量通過流暢的語言還原原文的陌生化修辭,這既是對源語文本的尊重,也是文學創新的重要維度。在胡安眼中,好翻譯應“一僕二主”,在原文和讀者之間把握好平衡。由於中西語言差別很大,而中文作品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能夠勝任漢譯西的譯者可謂鳳毛麟角。不過,伴隨中西交往的深入,這樣的人才在逐年增加。

  最近,胡安正為馬德里的一家出版社翻譯陸羽的《茶經》。他說: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班牙出版界不再會嫌譯者“人難找、成書慢、價格高”了,西班牙讀者也將享受更多從中文直譯而來的文學作品,更好地體會中國文化的魅力。(周思蕊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講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