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8-06 08:12:58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時度勢作出的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對於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博大精深、體系完整、邏輯嚴謹,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成果,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深入貫徹。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依據、理論邏輯與重大意義

  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群慧文章表示,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和制定路線方針的根本依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後,中國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躍上了新的台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1萬美元,成為經濟總量第二、製造業總量第一的超大規模經濟體,無論是從供給能力還是需求潛力都具備了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支撐並帶動國際循環的條件和基礎。與此同時,隨著需求結構和生產函數的重大變化,“卡脖子”技術供給、市場體制機制不完善等造成的供需脫節、循環不暢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原來建立在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優勢基礎上的出口導向工業化、市場資源“兩頭在外”參與國際大循環發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發展階段了。再加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和不確定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一系列重大變局因素影響廣泛深遠,經濟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貿易格局、產業鏈供應鏈布局面臨著巨大衝擊,這要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新發展階段需要一個更加強大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因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正是中國適應新發展階段各方面重大變化的主動選擇。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階段的經濟現代化戰略路徑選擇,這是由經濟現代化理論邏輯決定的。從現代化理論看,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後發國家,要實現趕超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根據自身社會、經濟、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經濟現代化路徑和戰略。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現代化新階段,這個階段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工業化,開始從工業化後期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是最終實現現代化的“衝刺”階段,是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基於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的比較優勢的現代化趕超戰略已經不適應現代化進程需要,關鍵核心技術受限、內需亟待開拓等弊端日益明顯,制約國內國際經濟循環,需要尋求基於新的比較優勢、打破關鍵核心技術依附的新的經濟現代化路徑。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具有超大規模經濟體的比較優勢,需要利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比較優勢,使得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充分發揮,尤其是發揮好市場這個全球最稀缺的資源優勢,通過擴大內需和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從而實現從成本驅動的數量增長模式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的轉變,加快形成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面對全球經濟政治出現的巨大變化和中國現代化進程出現的階段性新特徵,統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一項事關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規模市場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新發展階段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風險,我們必須通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無阻、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形成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以及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同時以國際循環持續提高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的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和中斷。因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而深遠。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關鍵所在與本質特徵

  文章認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是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要科學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要強化全面性認識。一方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不能片面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主張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度收縮;另一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主要依靠外資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從成本驅動、出口導向、高速度工業化轉向創新驅動、內需導向、高質量工業化,不能固守“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舊思路。二是要強化全局性認識。必須充分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路徑的重大戰略調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包括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多個環節的全國統一的大循環、大市場,不能只考慮建設本地區、本部門、本區域的小市場和小循環,搞低層次物流循環。三是要強化協同性認識。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將強化需求側管理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協同起來,不能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主要是擴大內需、形成國內大市場,而忽略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或者是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而忽略了加強需求側管理,對擴大內需的長期性認識不足。四是要強化系統性認識。不能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割裂考慮,要充分認識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三新”有機地系統地放在一起理解其深刻內涵。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經濟活動本質是一個基於分工和價值增值的信息、資金和商品(含服務)在居民、企業和政府等不同的主體之間流動循環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經濟循環環節。一個正常的經濟合理增長的經濟循環,需要生產要素和產品能夠在各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內部循環流轉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是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要義,而內需主導、內部可循環又是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所在,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當前,國內經濟循環不暢、制約擴大內需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中國內需體系還不完整、還需進一步完善,暢通國內經濟循環就要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而完善內需體系、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具體需要從構建現代化市場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和新型消費體系幾個方面改革入手。尤其是國內供給和需求之間不通暢的關鍵矛盾在於供給方不能充分適應需求的轉型升級,造成供求之間無法正常適配形成經濟循環,這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這個主線和戰略方向。當然,國內大循環暢通也需要國際大循環促進循環效率和水平的提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