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汲古潤今 傳承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2-10-07 10:34:25


 
  記者: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意見》對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具體指導中,哪些是您感受比較深的?

  周絢隆:兩辦《意見》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出發,圍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對新時代古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新要求,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很強的指導性。

  針對古籍整理出版,我體會比較深的是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古籍進行整理,避免低水平重復,同時要加強對基礎古籍的深度整理出版。出版的目的是傳播,一份文獻該不該整理,要不要出版,首先得看它有沒有傳播價值。有些可能祗有文物價值,對它們主要是做好保護。有些有文獻價值,但關注的人極少,對這類文獻可以考慮只做數字化處理。對於有傳播價值的古代文獻,也要根據其內容來判定出版方式,需求量小的可以影印,需求量大的就應該整理出版。支持資金要向這些深度整理的項目傾斜,培養踏實學風,鼓勵精耕細作,推動古籍整理向深度發展。

  記者:古籍整理出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尤其需要持續接力、久久為功,人才隊伍建設因而受到關注。

  周絢隆:古籍整理出版質量既取決於整理者,也依靠專業編輯,需要將學術力量與出版力量有機整合。1958年,國家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中華書局是小組辦事機構。1959年,為解決古籍整理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古籍小組與當時的教育主管部門協商,委托北京大學中文系開設古典文獻專業。在多方努力下,同年9月,古典文獻專業開始招生。1964年夏,首批古典文獻專業學生畢業,僅1964—1966年三屆畢業生中就有30餘人到中華書局工作,成長為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生力軍。我們當前也需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讓人才隊伍與國家大力發展古籍事業的部署要求相稱。

  強化古籍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健全評價機制,完善古籍工作成果評價辦法。一段時間裡,因為對古籍整體成果評價存在偏頗,造成一些有能力的人不願意花精力去做古籍整理,高校、科研機構往往“重理論輕文獻”,出版領域也存在古籍編輯人才斷檔現象。還記得1997年我博士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帶我的老前輩說:“咱們這一行是‘出力長力’。”實踐中的鍛煉和培養,對古籍整理出版人才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