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一腳跨入2023年,新能源汽車正式作別“補貼時代”。按照財政部等四部門通知,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於2022年12月31日終止,這意味著此後上牌車輛將不再給予補貼,延續了13年的國家補貼就此落下帷幕。
站在新的起點回望,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從小到大、由大到強的飛躍。如今,新能源汽車已走進千家萬戶、疾馳在大街小巷,造車新勢力競相湧現、跨界造車方興未艾,供需兩旺助推產銷連續7年全球第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預計全年銷量可達670萬輛,同比增長超90%,不僅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如同一顆種子的破土抽芽需要充足的陽光雨露,跨度十餘年、累計超兩千億的國家補貼,成為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不可或缺的關鍵助力。補貼的入場,一方面使得新能源汽車擁有了與燃油車相接近的價格競爭優勢,讓剛剛起步的企業能在初期活下來、挺過去;另一方面,也能讓車企放下包袱、全情投入技術研發,從而加快發展壯大。
補貼雖然退場,但產業核心競爭力已然形成。過去十年,引進特斯拉的“鮎魚效應”、逐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倒逼中國品牌車企深挖消費者需求,抓住智能網聯快速發展的市場機遇,不斷加快新技術研發、新產品迭代。自主化取得新進展,動力電池技術世界領先,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提高到400公里以上,2021年,中國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相關專利超3萬件,占全球比重達70%;全球化邁出新步伐,2022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倍,在歐洲,每10台新能源汽車中,就有1台來自中國。度過導入期,邁向新階段,更趨成熟的市場認知、更加堅實的技術優勢、持續提升的品牌聲量,共同匯聚成新能源汽車走出“溫室”、無懼風雨的強大底氣。
儘管早有時間表,但補貼正式離場,依然會讓車企進入一段陣痛期。步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後補貼時代,於車企而言,唯有苦練內功,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開拓市場,用供應鏈管理和數字化生產降低成本,才能在更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牢牢把握主動權;對產業來說,陣痛也是蛻變,市場優勝劣汰將加速行業洗牌,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
補貼雖已離場,但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頻出,用好用活各項政策,抓住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機遇,著力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定能再上新台階。
來源:人民網 作者: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