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為豐收築基
http://www.CRNTT.com   2023-08-29 14:33:13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貴的土壤資源,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約2.78億畝,黑土地開墾以來一直處於高強度利用狀態,生態功能逐漸退化。近年來,黑龍江省正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更環保、健康的耕作方式不斷得到推廣,為豐收打下基礎。

  治水土保根基 守護好“飯碗田”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侵蝕溝、“魚眼泡”是黑土地上的“瘡疤”,使農田變得破碎,影響機械耕作效率。近年來,黑龍江省各地不斷探索耕地修復方式,讓“孬地”變“好地”,助力增產增收。

  “多虧了這幾年的水土治理,保護了黑土層,去年我們村大豆平均畝產超過400斤,前些年200斤都難。”黑龍江省拜泉縣三道鎮戰鬥村黨支部副書記趙金嶺欣喜地說。眼下夏管正忙,戰鬥村一條侵蝕溝裡柳條長得密密麻麻形成“柳條通”,兩側耕地裡的莊稼鬱鬱葱葱,長勢正旺。

  拜泉縣水務局局長張樹海介紹,每年秋季,組織村民沿著侵蝕溝溝底將柳條縱向排開,每隔兩三米又用柳條橫向壓住,並打下木樁固定,形成連續柳編水通道。“利用連續式柳編跌水模式治理侵蝕溝,雨水在編織好的柳條上流淌,可有效防止黑土被帶走。”張樹海說。

  澇漬地俗稱“魚眼泡”。在北大荒集團鶴山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丁明軍家地塊曾有面積達127畝的澇漬地,且位於地塊中間,每年春天播種都不能播滿播嚴,影響機車作業。

  去年秋季,鶴山農場有限公司在整地過程中採取平地或回填熟土的方式恢復地勢,將地表徑流順田間落差流入自然溝中,使耕地恢復到連片耕種狀態。“這平添的127畝耕地,預計今年能多打80多噸玉米,增收好幾萬元。”丁明軍說,今年春耕作業,他“開著農機一推到底,相當‘帶勁’”。

  據瞭解,黑龍江計劃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萬條侵蝕溝治理任務,通過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在抬高溝道侵蝕基準面的同時,穩定溝道,增強土地抗衝刷能力,逐步扭轉侵蝕溝增加和擴大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