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聯儲最大的問題,或許就是如何在緊縮過度和緊縮不足之間做權衡。這二者之間的微妙邏輯,極其考驗決策的智慧,而依靠修正的就業和通脹數據來調整貨幣政策,顯然是一種滯後的被動選擇,這會進一步收窄美聯儲在降低通脹方面的行動效力。
另一種批評的聲音還來自國際社會,在美聯儲的決策邏輯裡,顯然沒有納入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公共屬性因子,這種“莫管他人瓦上霜”行為從長期來看是對美元國際信用的沉重打擊。因為加息不僅會增加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也增加了這些國家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
但這些質疑或許都不足以對美聯儲的決策產生影響,美聯儲持續實施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並且邊際寬鬆的出現預期並不明確。理由有二:其一,美聯儲FCI-G指數(金融條件增長脈衝,Financial Conditions Impulse on Growth)顯示,目前的金融條件在未來一年內對美國GDP增長大約衹有0.06pct的負向擾動,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二,根據美聯儲的會議紀要,美國的通脹水平,一直到2025年才可能會逐漸接近2%目標。所以,在鮑威爾的表態之後,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再次啟動加息的預期已經大幅度上升。市場較為普遍的判斷是9月維持不變,靜待通脹和就業數據出爐,然後在年底再加息25個基點。
或許現在最大的確定性在於,美國通脹數據的邊際改善或者通脹黏性的超預期,這可能才是決定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何時轉向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