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報導,甲骨文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和史料價值。這一古老的文字,猶如穿越時空的信使,傳遞著先人的智慧與文明的信息。
作為我國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甲骨文自1899年首次被發現以來,便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歷經數代學者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我們揭示了古代社會的諸多秘密。然而,甲骨文研究的專業性極強,加之甲骨本身易損且分散保存於各地,使得這一領域的研究仍面臨諸多挑戰。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人們開始探索將AI應用於甲骨文研究的新途徑。這一創新性的嘗試不僅為甲骨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發了學界的廣泛討論和期待。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甲骨文研究究竟取得了哪些實質性的進展?人工智能能否憑借其強大的計算能力,成功破解甲骨文的千古之謎?其背後的核心優勢又是什麼?為深入瞭解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甲骨學家宋鎮豪,請他帶我們走進“數字化時代”的甲骨文。
創新:用高質量數據庫投喂AI
歷經三千餘載歲月洗禮的甲骨文,無時無刻不在與風化、蟲蠹、破壞等自然力量抗爭。在以往的甲骨文研究中,學者們主要依賴於拓片研究與書面著錄。然而,這一傳統方式往往受限於甲骨文字的模糊和信息的碎片化,難以形成統一且全面的認知。如今,隨著數字技術的飛躍式發展,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工具——上億像素的相機、微距拍攝技術、三維建模、紅外線拍攝以及多光譜拍攝等。這些高科技手段共同織就了一張細密的網,全方位、多角度地捕捉並呈現了甲骨的真實面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微痕增強技術的引入更為甲骨文的解析工作開辟了新天地。即便是在肉眼難以辨識的細微之處,這項技術也能讓研究者清晰地看到甲骨上那些淺淺的刻痕,進而更為精準地分析筆畫走向與字形輪廓。此外,光譜分析技術的運用,使我們得以窺見那些被丹砂“塗朱”或被炭黑“填墨”的甲骨文背後所隱藏的特殊含義,為解開古老文明的密碼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