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在金川集團鎳鈷有限公司鎳冶煉廠鎳電解三車間,鐵根全檢修設備。(圖: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據新華社消息,初冬的河西走廊,最低氣溫已降至零下10攝氏度。走進甘肅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團鎳鈷有限公司鎳冶煉廠生產車間,近千套設備轟鳴,電鎳生產如火如荼。
胸前佩戴著黨員徽章的鐵根全正帶著工人們進行日常檢修。他在一套設備旁駐足片刻,隨後用一把螺絲刀抵住設備末端,俯身仔細聽,轉頭叮囑身邊的工人,“噪聲偏大,減速器缺油了,抓緊處理。”
50歲的鐵根全是金川集團鎳鈷有限公司鎳冶煉廠鎳電解三車間綜合班班長,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專注於電鎳生產線各類設備的維護和保障,練就了一身“望聞問切”的本領。
鎳,有“工業維生素”之稱,是航天航空、醫療、能源等領域不可或缺的原料。1958年,在金昌市發現的一塊“孔雀石”揭開金川硫化銅鎳礦的面紗,推動我國逐步摘掉了“貧鎳”的帽子。如今,依托金川集團的金昌市已成為全國最大、世界領先的鎳鈷生產基地。
鐵根全所在的鎳電解三車間,擁有可溶陽極電解鎳和不溶陽極電積鎳兩條生產線,承擔著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電鎳產量任務。
不溶陽極電積鎳生產線是金川集團獨立研發的,具有生產流程短、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起初,由於設備和生產工藝缺乏有效匹配,電積鎳生產線故障頻發。”鐵根全說,項目試生產階段,核心設備的檢修維護缺乏可借鑒的技術和經驗,關鍵設備加壓泵的作業效率不足50%,特別是加壓泵供料,時常受水錘、脈動影響,致使生產線停車。
為了攻克這一困擾企業多年的問題,鐵根全和技術人員經常吃住在車間,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反復琢磨試驗,最終自主研發出了一套空氣緩衝裝置,使加壓泵的作業效率提高至96%以上,確保了生產線長周期平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