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後李凌風(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廣州1月28日電(記者 袁曉麥)中評智庫基金會和華南農業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六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於12月6日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本次青年論壇的主題為“兩岸青年交融的灣區角色”。廣州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後李凌風表示,推動台灣青年參與兩岸融合,應鼓勵文化創作、“種草”行為、發揮市場優勢並展開充分研究。根據台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新特點,通過制定相應對台統戰策略,廣泛團結台灣青年同胞,對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促進兩岸統一有著重要意義。
推動台灣青年踏足大陸:促進兩岸融合的必要手段
李凌風指出,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4年9月公布的調查數據,台灣40歲以下的青年群體在政治興趣和參與度方面表現出了積極的變化。相較於以往被視為“政治冷漠”的形象,如今超過52%的青年表示對政治感興趣,71.75%的青年關注政治事件,這些數據顯著高於那些認為自己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比例。他認為,這一變化表明,台灣青年已不再是邊緣化的群體,相反,他們正積極參與政治,維護自身社會權益。
李凌風進一步分析道,對於兩岸關係問題,約81%的青年傾向於維持現狀,顯示出對當前局勢的謹慎態度。這種共識一方面反映了台灣青年認為現狀並非一無是處,因此不會急於改變兩岸關係;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台灣青年對大陸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擔憂局勢的變動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從而更加抗拒與大陸接觸。
李凌風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超過90%的青年受訪者表示自身及家人沒有在大陸工作、學習或投資的經歷,這也進一步作證了上述觀點。他認為,這種缺乏直接經驗的情況,使得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印象和態度往往偏向保守甚至獨立。這些認知與身份認同的深層次結構密切相關,構成了台灣青年對大陸態度的重要基礎。通過這一數據可以發現,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與實際經驗的斷裂,導致了其對大陸的態度更多基於間接的信息,而非親身接觸的體驗。而另一方面,過往研究表明,青年獲得大陸經驗後,其對兩岸融合的態度將產生轉變。因此,如何推動台灣青年踏足大陸,是促進兩岸融合的必要行動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