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生育率的受益者是未來的全社會,因此鼓勵生育就應該在全社會層面進行。(圖片來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國出生人口占世界比例不到7%,但老年人口占世界比例超過25%。嚴重少子化會加重人口老齡化程度,工作人口相對於需要撫養的老年人口不斷減少,將導致整個社會的養老成本和稅收增加,工作人口面臨著越來越沉重的稅負。
國家統計局周五(17日)公布2024年人口數據如下:年末全國人口14.0828億人,比上年末減少13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相比上年增加5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
按目前的生育率,出生人口將以每代人(三十年)減少一半的速度萎縮。這個趨勢對所有行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先是奶粉、兒童用品和讬育服務,然後是教育、食品、服裝,再後是房屋、家具、家電、電子消費品、汽車、旅遊、娛樂,最後是醫療、養老、殯葬等。上述影響不只是實際需求的萎縮,還有預期需求的下降,導致國內投資意願低迷。把產能轉移到國外利用外循環,短期可以維持投資收益率和企業競爭力,但如果中國本土市場不斷萎縮,這些外移的產能很容易被所在國本地化為他國資產。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埃伯斯塔特去年5月8日發表在《外交事務》的文章提到,人口銳減將使東亞國家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這些國家將更難實現經濟增長、積累投資和財富創造,更難為社會安全網提供資金,也更難動員軍隊,而且人口減少將使工人更難提高國家的人均產出。
增加養育家庭收入
為了應對老齡化問題,中國在2024年9月出台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按照這項新政,從2025年1月1日起,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延遲退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養老金壓力,但無法從根本上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萎縮給經濟、社會、科技各個方面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提高生育率。
中央政府已經認識到長期低生育率的負面影響,並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2024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這份文件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一系列綜合性的生育支持政策,提出了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的一攬子切實可行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