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網評:培養“耐心資本”完善 促市場向好
來源:文匯網 作者:吳煒
1月22日,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審議同意,中國證監會、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為後續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提出了明確的量化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一,提升實際投資比例: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落實到位; 二,延長考核周期: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全面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
這些措施是2024年4月發布的新國九條和2024年9月《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系列政策組合拳的最新一環,對培養“耐心資本”,引導長期投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截至2024年底,內地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為3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以股票投資為主的權益類基金和相關ETF總規模達11.2萬億元人民幣,占滬深兩市總流通市值約13%,如果按實施方案要求,每年增長10%,即每年增長約1,120億元人民幣,這部分增長可以通過持股市值增長來完成,也可以通過追加投資來完成。
在保費投資方向上,過往股票和權益類投資占比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占比是9%。目前對實施方案定義的新增保費,市場的理解不包括現有客戶按過去計劃持續繳納的保費,按已有數據估算,2023年保費收入5.12萬億元人民幣,2022年保費收入4.7萬億元人民幣,則新增保費為4,200億元人民幣,30%投資A股即每年新增約1,300億元人民幣。初步測算,相對於A股龐大體量,新增資金規模有限,但更多體現了國家對市場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