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2004至2024年香港的嬰兒出生人數及按年變動率(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
圖2 2004至2023年香港的總和生育率與全球平均水平及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在2023年10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為期三年的新生嬰兒獎勵金等鼓勵生育措施。目前相關措施已落實逾一年,據最新數字顯示,香港2024年全年共有36767名嬰兒出生,較2023年增加3479人,按年升幅高達10.6%(見圖1),足見在特區政府的政策引導下,香港近年來生育率持續低迷的現象開始逐步改善。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以及官方機構統計數字後得出結論:特區政府的鼓勵生育措施,切中了香港市民對生育最望而卻步的主要痛點——育兒成本及居住問題,短期內令香港社會整體的生育意欲有所提升。主流輿論希望特區政府接下來能進一步加大力度,提供更多更長期的經濟誘因鼓勵生育,並同時加強對嬰兒出生後的育兒環節支援,全方位營造一個有利於生育的社會環境。
如圖1所示,自 “零雙非”政策(規定父母雙方皆非香港永久居民、以生育旅行方式在香港出生的嬰兒不可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在2013年正式落實後,香港當年的出生嬰兒人數即出現斷崖式下跌,大幅腰斬近四成。過去十幾年,香港的出生嬰兒人數從2011年逾9.5萬的高位回落至5、6萬左右的水平,自2021年以來更進一步跌至不足4萬的歷史低位。
出生人口不斷減少將加速人口結構的整體老化,長遠而言,會導致青壯年勞動力的缺口越來越大,並對香港的保障與福利系統造成沉重負擔。結合圖2可知,近20年來,香港的總和生育率不僅長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與維持人口世代更替所需的最低值,更明顯落後於其他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足見香港所面臨的生育困境已非常嚴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