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海內外會展業精英日前因一場盛會相聚天津,為寒冷的冬日帶來了勃勃生機。第二十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首次落址天津,搭平台、促合作、謀發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位會展業人士,為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油鼓勁、建言獻策。
“會展業連接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國際與國內,是聯通各國企業、市場和要素資源的重要橋梁,被譽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國際經貿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說。然而,市場供需變化大、區域發展不均衡、人才供應存在缺口等問題依然存在,阻礙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展業向“新”求變 向“綠”轉型
近年來,會展業已成為各地推動經貿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擁有60多年歷史的廣交會,是聯通中國與世界貿易的橋梁;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進博會,迅速成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名片;已舉辦十五屆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的飛躍發展;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則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新陣地。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4年,中國共舉辦經貿類展會3844項,總展覽面積1.55億平方米,其中展會數量與2023年基本持平,展會面積同比增長10.1%。
一系列數字的背後,是我國各地依托會展開展經貿合作和對外交流的縮影,也蘊含著我國會展業數字化、國際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
——數字化轉型激發個性化需求。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部部長鄔勝榮說,2024年,中國的展覽業緊緊抓住國家提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機遇,一方面新質生產力賦能展覽業高質量發展,展覽業積極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元宇宙等新技術,推動展覽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另一方面展覽業也成為展示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成就的一個重要的平台,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成為中國展覽業的熱點展示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