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在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韋軍與運動健康學院的老師交流,瞭解3D模擬運動解剖模型如何助力教學。(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平時去哪裡健身?一周運動幾次?”
“老年患者在運動中,需要對身體指標進行監測。”
“這裡的體質檢測服務一年能有多少人受益?”
……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審計與質量管理處處長韋軍來到南寧市西鄉塘區衡陽街道南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訪,細心詢問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群眾的健身需求,詳細瞭解社區對病患運動指導的流程。他不僅問得仔細,還耐心解答基層醫療人員在運動指導過程中的疑惑。
“體育是寶藏,要真正挖掘出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從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教學、科研、服務工作30多年的韋軍,是體育專業的博士。體育如何更好服務全民健康,一直是他關心和思考的重點。
“運動了又好像不夠。”“體檢報告上寫著合理運動,但什麼樣的運動是合理的,不知道從哪兒獲得指導?”“我們與社區開展的科研項目顯示,運動對一些慢性病患者有效,但如何讓更多人受益、讓更多病患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得專業指導?”“我們非常需要既懂醫學又懂體育的復合型人才。”……
去年,韋軍走進體育場、學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在本子上一一記錄下來自基層的聲音。他還利用經常為群眾做科學運動科普講座的機會,收集基層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