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網評:澳軍機為何頻繁來中國周邊刷存在感?
來源:中國網 作者:寧團輝
自2022年5月澳大利亞工黨政府上台以來,中澳關係實現了破冰回暖,兩國各層級的往來基本恢復。今年2月17日,中澳軍方在北京舉行第23次防務戰略磋商。這是自2019年以來中澳兩軍首次舉行防務戰略磋商,顯示兩國關係繼續朝著重回正軌方向發展。
然而,就在幾天前,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表聲明稱,澳軍機在南海巡邏時遭遇中國軍機“不安全和不專業的互動”,對澳方飛機和人員構成風險。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在評論此事時,也指責中國軍機的操作是“不安全行為”。在中澳關係總體趨穩和兩軍恢復交流的情況下,為何會出現這樣“不愉快”的事件?
事實上,此次中澳兩國軍機在南海的遭遇並非孤例。2022年5月,澳大利亞國防部就指責中國軍機在南海對澳大利亞偵察巡邏機進行“危險攔截”。2023年11月,澳大利亞國防部發布聲明,指責中國軍艦在東海附近海域與澳軍艦互動時“不安全和不專業”,並導致澳海軍潛水員受傷。2024年5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中國黃海相關海域訓練期間,澳大利亞“霍巴特”號導彈驅逐艦3次派艦載直升機對中方正常訓練活動進行抵近偵察滋擾。
中澳兩國艦機在南海等海域發生的遭遇和對峙事件,實際上反映了中澳關係的另外一面,即在雙邊關係總體改善的同時,兩國在軍事安全領域仍存在較深的隔閡。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澳大利亞的對華認知仍然存在不少謬誤。中澳關係自2017年莫裡森政府時期開始惡化,並一直持續到2022年5月澳大利亞政黨輪替。長達5年多的緊張狀態,嚴重損害了兩國之間長期積累的信任和好感。而且,在一些反華分子和媒體的渲染之下,各種抹黑和誣蔑中國的論調在澳大利亞也大行其道,導致中國在澳大利亞形象嚴重受損,澳大利亞官方和民間對華負面認知迅速擴大。更為嚴重的是,在這種氛圍下,主張對華強硬的論調在澳大利亞國內成為某種政治正確,導致澳大利亞的對華認知不斷走向極端和非理性——中國不再被視為夥伴,而是威脅、對手甚至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