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網評: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成敏敏
2025年央視元宵晚會出彩出圈,華服、戲腔與流行歌曲結合的國潮創作,在網上引來一大波流量。《哪吒鬧元宵》《金蛇序曲》《一禮成人》等節目,打造了一場兼具傳統意蘊與現代活力的團圓盛宴,精準“拿捏”住了年輕人的心。我們不僅感佩傳統文化的魅力,更積極去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類似的文化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化領域中的一個具體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既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也重視精神文化的豐富。因此,以多種方式來提升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領悟理解能力,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對於深化他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從未中斷,這一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有助於增強他們的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智慧和人文精神,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熱情,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同時,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礎,文化自信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動力。高校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幫助大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要在文化傳承中實現身份認同。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智慧與精神的結晶,它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認同。通過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是中華兒女中的一員,從而增強歸屬感,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保持文化自信,守牢文化根基十分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