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今年,深圳市南山區將迎來建區35周年。35年來,南山區經濟體量從78億元發展到95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4萬元增加到50萬元;全區研發投入增長到656.19億元,約占深圳的25%。
“35年來,從政府搭台到市場唱戲,從跟隨模仿到並跑領跑,我們見證了‘南山創新’的蝶變跨越。”南山區區長李小寧表示,建區之初,南山蚝、南山荔枝是土特產。如今,企業家和人才是南山的新特產。目前,南山區商事主體突破60萬,上市企業達216家;擁有製造業單項冠軍31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1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5500家,數量均居全省、全國前列。
持續激發活力
南山區創新“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發展活力越來越足。2024年,南山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66%,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創新能力、綜合實力連續7年居全國百強區榜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50%,高技術製造業和先進製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超60%,現代服務業占三產比重近90%;機器人、人工智能、無人機產業活躍,轄區企業推出的無人機飛越珠峰、人形機器人漫步街頭、水下機器人潛行深海、垂類大模型百花齊放。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蓬勃發展勢頭,南山區集聚著帕西尼感知科技、逐際動力、眾擎機器人等一批優質人形機器人和靈巧手企業,建成投用前海智算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首個AI生態社區“模力營”,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和鴻蒙生態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擁有觸覺技術、算法、運控等相關專利120多項,自主研發了多維度面陣觸覺傳感器。帕西尼公司聯合創始人聶相如說,公司研發的新產品可以完成簡單、重復、繁重的工作,在工業製造、倉儲物流、教育科研等場景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