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國內政治變化與特朗普的對華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5-04-01 00:12:28


 
  在這樣的邏輯下,特朗普代表的民粹主義將民衆對華盛頓精英、華爾街資本家的敵視情緒與對中國的敵視情緒融合起來。在其民粹主義言論中,特朗普將美國中產階級經濟狀況的下降歸因於無視底層民衆訴求的華盛頓建制派,但特朗普也認為是中國與華盛頓建制派的“合作”導致美國底層民衆利益的損失。例如,特朗普多次攻擊華盛頓建制派與中國進行貿易合作“竊取”工人階級的就業崗位,特朗普多次批評拜登政府不敢在貿易議題上對中國加徵關稅,攻擊拜登政府讓中國“吃掉我們的午餐”。⑬與特朗普持有相似民粹主義觀點的副總統萬斯也多次將美國工人階級經濟狀況的下降歸因於華爾街資本家與中國的“合作”。在被特朗普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的首次演講中,萬斯表示:“衹要我們團結起來,我們就可以保護我們的工人階級,阻撓中國在犧牲美國工人階級利益的基礎上建設他們自己的中產階級。”⑭在2022年特朗普背書萬斯參選俄亥俄聯邦參議員的競選集會上,萬斯對美國政治、經濟精英與中國的合作進行猛烈攻擊:“你們不會擁有一個真正的國家,如果一幫聽從中國命令的腐敗混蛋告訴我們該說什麼以及我們該如何說。”⑮

  在將反華因素融入其民粹主義邏輯的背景下,特朗普第二任期采取的民粹式政策必然包含對華強硬成分。在特朗普推行其“排亁沼澤”議程的行動下,更多美國政府內部支持中美經貿互惠性觀點、反對對華高關稅的建制派官員可能會繼續被清除。為推行其“保護中產階級”議程,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施壓在華投資企業進行製造業回遷以增加美國製造業就業數量。特朗普甚至可能為展現其“說到做到”民粹式政客形象,在對華加徵關稅以保護美國國內製造業方面采取更激進的政策。屆時,中美當前在投資及貿易領域的積極存量可能遭遇新時期美國民粹主義政治的更大挑戰。

  三、地方政治與特朗普對華政策的民意變化

  在美國政治極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兩黨在地方選舉層面的政治角逐愈加激烈,中國議題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於美國地方政客的選戰言論中。在中國議題與美國地方政治關聯度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中美數十年“接觸”(engagement)產生的下沉至美國地方層面的合作成果,反而成為美國地方政客攻擊競選對手的工具和煽動反華輿情的藉口。⑯這導致美國地方層面的反華輿情越來越高漲,導致美國基層民衆對涉華議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以2022年密蘇里州的聯邦參議員初選為例。由於密蘇里州屬於共和黨穩固控制的紅州,參與共和黨參議員黨內初選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t)與埃里克·格雷騰斯(Eric Greitens)都認識到,衹要贏得共和黨內初選勝利就可以輕鬆贏得參議員選舉。為在黨內初選環節擊敗黨內對手,二者都將中國議題作為宣傳自己對華強硬與攻擊對手對華軟弱的競選工具。在首場共和黨參議員初選辯論中,二者花費較多時間攻擊對方在擔任密蘇里州政府職務期間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記錄,將對方與中國的經濟合作記錄作為其“親華”政治“污點”進行攻擊。在相互攻擊對方“親華”的電視競選廣告中,埃里克·施密特攻擊埃里克·格雷騰斯在擔任密蘇里州長期間曾於2016年訪問中國,并在中國官方電視節目上歡迎中國企業來密蘇里州投資。埃里克·格雷騰斯則攻擊埃里克·施密特在2013年擔任州參議員期間發起鼓勵中國企業在密蘇里進行農地投資的法案。⑰從攻擊對方政治“污點”的涉華內容來看,二者提到的合作項目其實都屬於美國對華“接觸”時期中美經貿合作下沉到美國地方的成果,如中國在密蘇里的農地、農副產品生產、貨物倉儲等投資項目。這些下沉到美國地方的中美經貿合作成果,在美國對華“接觸”時期曾為美國地方政府創造就業和發展經濟做出巨大貢獻,但在美國轉變對華戰略以後,這些“接觸”時期下沉至美國地方的積極合作成果卻轉變為美國地方政客攻擊政治對手和煽動反華輿論的工具。

  在越來越多地方政客利用中美地方合作成果煽動和引導反華輿情的背景下,美國基層民衆對中國議題的政治意識和關注程度正快速增加,這使特朗普在聯邦政府層面采取的對華政策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受到美國基層民衆的關注,導致特朗普在某個議題上決定對中國采取強硬還是溫和政策時,其最終決策會面臨更多民衆的關注以及更大的觀衆成本問題。例如,在是否推翻國會的抖音禁令、是否就中美貿易分歧與中國進行談判并在談判過程中做出讓步、是否繼續以泛安全化原則限制中國在美數字產品等議題上,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華決策將引起美國基層民衆更多的關注度,如果特朗普在這些議題上采取與美國對華強硬主流政策相反的溫和政策,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可能會引起民主黨地方政客更大力度的政治攻擊,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未來將在地方層面面臨更多政治對手的施壓。

  隨著美國地方層面的反華輿情呈現越來越不可逆轉的明顯趨勢,中國在美投資企業也因為越來越多地方層面而非聯邦層面的政治阻力而面臨更困難的投資環境,這使中美在投資與新興產業領域加強互惠合作的戰略願景更難以實現。在2023年11月密歇根州米科斯塔縣特設鎮區的一次罷免選舉中,該鎮5名管理委員會成員被當地居民投票罷免,罷免理由是管委會批准中國新能源電池企業國軒高科的附屬企業在格林鎮進行新能源電池生產工廠的建設項目。該罷免正是在格林鎮共和黨地方政客的宣傳和煽動下實現的。在國軒高科的附屬企業宣布在當地進行工廠項目建設的計劃後,格林鎮的共和黨人利用地方媒體攻擊國軒高科的附屬企業與中國政府存在聯繫,渲染該企業在格林鎮建廠後可能帶來中國政府對當地的“影響”。在共和黨地方媒體的宣傳下,格林鎮數百居民發起反對國軒高科附屬企業在當地建廠的游行活動,并發起罷免鎮務委員會的集體請願。⑱在格林鎮地方反華政客輿論抹黑的影響下,即使國軒高科在密歇根建立新能源電池生產綫項目的計劃得到聯邦政府批准、密歇根州政府支持以及美國汽車廠商的歡迎,該項目依然在地方政治層面遭遇新的反對力量。美國地方政治中更多反華輿情的出現,使中國在美企業可能遭遇比聯邦政府安全審查與政治打壓更複雜與更不可預測的投資困難,使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中美關係的負面因素更多出現於美國聯邦政府層面無法控制的現象。

  四、結語

  基於“修昔底德陷阱”思維的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框架可以解釋特朗普第一任期為何會把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并采取強硬政策,也可以預測特朗普第二任期極有可能會繼續拓展并加強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競爭框架,但基於“修昔底德陷阱”思維的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框架無法解釋特朗普為何在貿易議題上對中國采取如此強硬的政策,更無法預測未來破壞中美關係穩定的美國國內政治阻力。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變化是促使特朗普第二任期繼續采取對華強硬的外在結構性因素,但在這個外在結構性框架之外,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發展演化也是促使特朗普在對華政策方面更加強硬、不可妥協、難以讓步的內在動力性因素。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力量從2016年開始產生的質變性影響,特朗普倡導的新時期民粹主義政治將反華與反全球化融合到反精英思想中,以及美國地方政治中越來越明顯的反華傾向,都會使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華政策在面臨中美戰略競爭這個結構性壓力影響的同時,也受到美國國內反華政治因素的協同驅動,導致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中美關係面臨更多僅通過外交或談判方式難以解決的挑戰。

  本文是北京大學王棟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百年變局下全球化進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研究”項目(批准號:21&ZD172)的階段性成果,也是“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學家計劃項目”(BJJWZYJH01201910001007)的階段性成果。

  註釋:

  ①Joshua Keating,“The Three Foreign Policy Factions Fighting for Trump’s Ear”, Vox,Nov 22, 2024, https://www.vox.com/world-politics/386680/trump-foreign-policy-rubio-hegseth-waltz-gabbard.

  ②Peters, M. A., Green, B., Mou, (2020). US–China Rivalry and ‘Thucydides’ Trap’: Why This is a Misleading Accoun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54(10), 1501–1512.

  ③“R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on Renewing American Economic Leadership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White House, April 27,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4/27/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on-renewing-american-economic-leadership-at-the-brookings-institution/.

  ④孫冰岩:《美國新孤立主義的興起》,世界知識出版社2023年版,第156-179頁。

  ⑤Ariel Gelrud Shiro and Kristin F. Butcher, “The Long-term Economic Scars of Job Displacements”, Brookings, July 21, 2022,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long-term-economic-scars-of-job-displacements/.

  ⑥Tim Meko, Denise Lu and Lazaro Gamio, “How Trump Won the Presidency with Razor-thin Margins in Swing States”,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1, 201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politics/2016-election/swing-state-margins/.

  ⑦Stanley B. Greenberg, “Donald Trump Won As the Champion of Working-Class Discontent”, The American Prospect,November 19, 2024, https://prospect.org/politics/2024-11-19-donald-trump-champion-working-class-discontent/ .

  ⑧Ronald Brownstein, “How Trump Is Giving the Labor Movement the Blue-collar Blues”, CNN, December 10, 2024, https://www.cnn.com/2024/12/10/politics/trump-blue-collar-workers-analysis/index.html .

  ⑨“Biden Administration to Maintain China Tariffs While Review Continues”, Reuters, September 3, 2022,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biden-administration-maintain-china-tariffs-while-review-continues-2022-09-02/ .

  ⑩Rafael Di Tella, "Trump's Populism: What Business Leaders Need To Understand." HBS Working Knowledge, March 2018,   https://www.hbs.edu/faculty/Pages/item.aspx?num=54403 .

  ⑪Amy Skonieczny, “The Persistence of Populism: Why American Protectionism toward China is Here to Stay”,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ovember 19, 2024,  https://www.internationalaffairs.org.au/australianoutlook/the-persistence-of-populism-why-american-protectionism-toward-china-is-here-to-stay/.

  ⑫Robert Kuttner,“China and Republican Economic Populism”, The American Prospect, May 18, 2021, https://prospect.org/politics/china-and-republican-economic-populism/ .

  ⑬Emily Goodin and Paul Farrell, “Feeding the Dragon? Biden Fires Back at Trump's Claim China is 'Eating Our Lunch'”, mail, May 14, 2024,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3417831/biden-trump-china-president-tariffs-evs.html . Tom Watkins, “Stop Blaming China for America’s Economic Woes – The Fault is Our Own”, China&US Focus, June 27, 2020, https://www.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stop-blaming-china-for-americas-economic-woes-the-fault-is-our-own.

  ⑭Evelyn Cheng, “JD Vance Blames U.S. Wage Losses on China’s Efforts to Build its Middle Class”, CNBC, July 18, 2024, https://www.cnbc.com/2024/07/18/jd-vance-blames-us-wage-losses-on-china-building-its-middle-class.html .

  ⑮Christopher Caldwell, “The Decline of Ohio and the Rise of J.D. Vance”,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9, 2022, https://www.nytimes.com/2022/04/29/opinion/jd-vance-senate.html.

  ⑯孫冰岩:《美國中期選舉涉華議題背後的國內政治變化》,《國際關係研究》2023年第4期,第101-132頁。

  ⑰Kaitlyn Schallhorn, “Schmitt, Greitens Release Dueling China Ads to Air during Olympics”, The Missouri Times, February 4, 2022, https://themissouritimes.com/schmitt-greitens-release-dueling-china-ads-to-air-during-olympics/.

  ⑱Janelle D. James, “5 Michigan Township Officials Recalled for Chinese-owned Gotion Project”, Michigan Bridge, November 8, 2023, https://www.bridgemi.com/business-watch/5-michigan-township-officials-recalled-chinese-owned-gotion-project.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5年3月號,總第327期,P13-19)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