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月刊:台資企業應積極融入大陸內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5-04-16 00:49:55


東莞地標性建築台商大廈(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紅博士與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講師李楚童博士聯名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27期發表專文《台資企業融入中國大陸內循環研究》。作者認為:中國大陸正逐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台資企業宜積極融入大陸內循環,進一步獲取大陸發展機會及大市場優勢,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並擴展生產邊界,激發創新要素以實現品牌效應與轉型升級,獲得有助於生產經營的大陸政策效應和平台效應。現實中,台資企業如果要融入內循環,在生產環節上面臨轉型升級的要求以及生產分工邊緣化、技術優勢喪失帶來的挑戰;在流通環節上面臨改產品出口國際市場為內銷大陸市場的要求及其相關困難與挑戰;在融資環節上面臨因缺乏資信所帶來的困難。實踐中,台資企業應準確把握大陸內需市場發展的態勢以及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城市升級的商機,積極順應大陸生產經營方式的演變,基於自身生產經營的實力與能力、優勢與劣勢,找到有效融入大陸內循環的產業發展方向與生產經營方式。文章內容如下:

  一、引言

  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減弱,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衝擊①。因應這一衝擊,中國大陸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的關鍵在於暢通內循環,著力點在於通過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利用內外資實行更高水平開放,並以此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②。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繼續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特別是中國大陸還持續出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面對中國大陸這一發展轉型態勢與政策取向,先前在產品與市場方面主要瞄準外需的大陸台資企業是否需要調整策略,適時融入大陸內循環?如果需要,又該如何有效融入?本文試圖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