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浙江黃岩的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從出台全國首個股份合作制“紅頭文件”,到如今的“中國模具之鄉”,黃岩的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繪出一條清晰的“上揚曲線”。
有一組數據,充分表明民營經濟之於黃岩的重要性——民營經濟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0.3%,2024年製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7.9%,擁有上市企業7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1家。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首發區域之一,黃岩將如何以變破局、以質為帥,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
固“本”:製造為基 加速轉型
在一座由玻璃搭建而成的總控室,操作者只需點擊鼠標,便可讓生產的每一個維度實現數字化,且可掌握每一個環節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這是浙江長瓏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日常寫照。“通過數字賦能,現在的工廠更像個腦子聰明、眼疾手快的‘工程師’,將經驗數據化,產品的不良率從3%降到了1%以下。”浙江長瓏車燈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經理王蔚表示,通過數字賦能,企業2024年實現產值增長40%以上。
“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機器人同事”包攬重活累活、“透明化生產線”監測全流程作業數據……在黃岩,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向智能化改造“進軍”。
製造業是發展之基。有著“中國模具之鄉”“中國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國電動自行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國”字招牌的黃岩清醒認識到:想要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間,推動民營經濟從傳統路徑依賴中跳出來,以數字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是必須要置頂的課題。 |